标题:三十六师句 内容: 【三十六师句】 p0200显扬五卷十页云:师句建立者:谓三十六师句。 六依耽嗜喜,六依出离喜,六依耽嗜忧,六依出离忧,六依耽嗜舍,六依出离舍。 依耽嗜喜云何? 谓于眼所识色,可喜、可乐、可意、可爱;能引起欲,深可染着;或由得现所得,或由随念先时所得,而生于喜。 如是相喜,名依耽嗜喜。 依出离喜云何? 谓即于诸色,了知无常苦变离欲灭静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色,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而生于喜。 如是相喜,名依出离喜。 如是于耳所识声,鼻所识香,舌所识味,身所识触,意所识法,可喜、可乐、可意、可爱,能引起欲,深可染着;或由得现所得,或由随念先时所得,而生于喜。 如是相喜,名依耽嗜喜。 如是即于耳所识声,乃至意所识法,了知无常苦变离欲灭静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法,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而生于喜。 如是相喜,名依出离喜。 依耽嗜忧云何? 谓于眼所识色,可喜、可乐、乃至可染;或由不得现所得,或由随念先时所得,若已过去若尽若灭若离若变,而生于忧。 如是相忧,名依耽嗜忧。 依出离忧云何? 谓即于诸色,了知无常乃至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色,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于胜解脱,起欲证愿。 谓我何时当具足住如诸圣者所具足住处。 如是于胜解脱欲证求愿惧虑之忧,是名依出离忧。 如是于耳所识声,乃至意所识法,可喜、可乐、乃至可染;或由不得现所得,或由随念先时所得,若已过去乃至若变,而生于忧。 如是相忧,名依耽嗜忧。 如是即于耳所识声,乃至意所识法,了知无常,乃至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法,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于胜解脱,起欲证愿。 谓我何时当具足住如诸圣者所具足住处。 如是于胜解脱欲证求愿惧虑之忧,是名依出离忧。 依耽嗜舍云何? 谓愚痴无智无闻异生,于眼所识色,顾恋于舍,执着诸业,趣向于色,依止于色,不舍于色,不超过色,于此中舍。 是名依耽嗜舍。 依出离舍云何? 谓即于诸色,了知无常乃至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色,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简择修舍。 是名依出离舍。 如是愚痴无智无闻异生,于耳所识声,乃至意所识法,顾恋于舍,执着诸业,趣向于法,乃至不超过法,于此中舍。 是名依耽嗜舍。 如是即于耳所识声,乃至意所识法,了知无常,乃至没已;又于先及今所有诸法,了知无常苦变等法已;简择修舍。 是名依出离舍。 是中六依耽嗜喜,六依出离喜,六依耽嗜忧,六依出离忧,六依耽嗜舍,六依出离舍,总摄为三十六师句。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九卷十三页云:此十八意近行,由耽嗜出离依,有差别故;世尊说为三十六师句。 此中顺染受,名耽嗜依;顺善受,名出离依。 问:何故不说无覆无记? 答:彼亦说在此二中故。 谓无覆无记受,有顺染品,有顺善品。 顺染品者,耽嗜依摄;顺善品者,出离依摄。 问:何故说此名师句耶? 答:此差别句,能表大师是师幖帜,故名师句。 由此诸句,唯佛大师,能知能说,无滞碍故。 如契经言:若时、众会恭敬信受;如来不喜。 若不喜不敬受;如来不忧。 正念正知,住清净舍。 有说:此是外道师句。 彼于此中,有迷执故。 有说:此应名为师迹。 是诸邪师所游履故。 有说:此应名为怨路。 爱名为怨,依此而转。 或诸烦恼皆名为怨。 彼依此转。 故名怨路。 有说:此应名为刀道。 游涉此者、有伤害故。 如说:梵志! 第三意刀、若挥举时,发恶招苦。 又云:得舍断三,亦准前说。 如契经说:以六出离依喜,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六耽嗜依喜,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以六出离依忧,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六耽嗜依忧,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以六出离依舍,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六耽嗜依舍,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当知此说暂断名断。 复言以六出离依喜,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六出离忧,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当知此说离欲界染。 复言以六出离依舍,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六出离依喜,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当知此说离第二静虑染。 复言:以一种姓所依舍,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种种姓所依舍,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当知此说离第四静虑染。 复言:以非彼性类,为仗为依为建立故;于一种姓所依舍,能弃、能舍、及能变吐。 如是便断。 当知此说离非想非非想处染。 非彼性类者,谓无漏道。 要由此道,能离非想非非想处染故。 如彼卷十三页至十八页广说。 发布时间:2025-05-21 09:51:4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