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种无分别智差别 内容: 【三种无分别智差别】 p0214世亲释八卷十九页云:今当显此三智差别。 如哑求受义,如哑正受义,如非哑受义;三智譬如是。 如愚求受义,如愚正受义,如非愚受义;三智譬如是。 如五求受义,如五正受义,如末那受义;三智譬如是。 如未解于论,求论受法义;次第譬三智。 应知加行等。 此中三智,如其譬喻,应知差别。 譬如哑人,求受境义,不能言说;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譬如哑人,正受境义,寂无言说;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如非哑人,受境义已;如其所受,而起言说;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此中意取能作文字,名为言说。 如愚颂中、无所了别,说名为愚。 如前哑喻,应正安立三智差别。 如五颂中,五、谓眼等五无分别。 应知此中求受,正受,俱无分别。 加行、根本、于真如义,差别亦尔。 如意受义,亦能分别;如是后得,亦能受义,亦能分别。 如是三智,如前哑喻安立差别。 于论颂中,如未解论,于论求解。 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如温习论,但受于法,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此中法者,意取文字。 如解论者,于法于义,皆能领受。 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 次第之言,显示三智,似于法义,领受差别。 无性释八卷十六页云:为显三智行相差别,说如是喻。 如痖求受义者:譬如痖人,求受境界,而未能受,亦不能说;如是加行无分别智,求证真如,而未能证,寂无言说,当知亦尔。 如痖正受义者:譬如痖人,正受境界,无所言说;如是根本无分别智,正证真如,离诸戏论,当知亦尔。 如非痖受义者:如不痖人,受诸境界,亦起言说;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反照真如,现证境界,能起言教,当知亦尔。 由此道理,释如愚颂。 如五求受义者:譬如五识,求受境界。 虽有所求;而无分别。 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如五正受义者:譬如五识,正受境界,离诸分别;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如末那受义者:譬如意识,能受境界,亦能分别;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如未解于论求论受法义者:如未解论,求诵于论,而未能诵;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如温习论,领受文字;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如已听习,通达法义;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由如是等众多譬喻,如数次第,喻加行等三智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1 09:48:2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