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顺下分结 内容: 【五顺下分结】 p0269杂集论十三卷八页云:问: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得不还果;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耶? 答:最胜所摄故。 云何最胜? 由此五结,能为下趣下界胜因,故名最胜。 所以者何? 下趣者:谓那落迦、傍生、饿鬼。 下界者:谓欲界。 以萨迦耶见,戒禁取、疑、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不越下趣故。 以贪欲瞋恚为最胜因,令诸有情不越下界故。 二解俱舍论二十一卷二页云:佛于余处,依差别门,我即以结声,说有五种。 颂曰:又五顺下分,由二不超欲;由三复还下。 摄门根故三。 或不欲发趣,迷道及疑道,能障趣解脱。 故唯说断三。 论曰:何等为五? 谓有身见,戒禁取、疑、欲贪、瞋恚。 何缘此五名顺下分? 此五顺益下分界故。 谓唯欲界,得下分名。 此五于彼,能为顺益。 由后二种,不能超欲界,设有能超;由前三还下。 如守狱卒,防逻人故。 有余师说:言下分者,谓下有情。 即诸异生。 及下界,即欲界。 前三能障超下有情;后二能令不超下界。 故五皆得顺下分名。 三解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二页云:有五顺下分结。 谓贪欲顺下分结,瞋恚顺下分结,有身见顺下分结,戒禁取顺下分结。 疑顺下分结。 问:此五顺下分结,以何为自性? 答:以三十一事为自性。 谓贪欲瞋恚顺下分结,各欲界五部,为十事。 有身见顺下分结,三界见苦所断为三事。 戒禁取顺下分结,三界各见苦道所断为六事。 疑顺下分结,三界各四部,为十二事。 由此五顺下分结,以三十一事为自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 问:何故名顺下分结? 顺下分结,是何义耶? 答:如是五结,下界现行,下界所断,结下界生,取下界等流异熟果;故名顺下分结。 下界者,谓欲界。 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说。 四解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三页云:五顺下分结者:云何为五? 一、欲贪顺下分结。 二、瞋恚顺下分结。 三、有身见顺下分结。 四、戒禁取顺下分结。 五、疑顺下分结。 欲贪顺下分结者:欲贪云何? 答:于诸欲境,诸贪等贪;广说乃至贪类贪生。 是名欲贪。 顺下分结者:下分、谓欲界。 上分、谓色无色界。 由此欲贪未断未遍知故;便往欲界,生于欲界,结欲界生。 故名欲贪顺下分结。 瞋恚顺下分结者:瞋恚云何? 答:于诸有情,欲为损害;广说乃至现为过患。 是名瞋恚。 顺下分结,广说如前。 有身见顺下分结者:有身见云何? 答:于五取蕴,等随观见我或成所;从此起忍欲慧观见。 是名有身见。 顺下分结,广说如前。 戒禁取顺下分结者:戒禁取云何? 答:如有一类,执取于戒;谓由此戒,能得清净、解脱、出离。 超诸苦乐及能证得超苦乐处。 复有一类,执取于禁;谓由此禁,能得清净、解脱、出离。 超诸苦乐及能证得超苦乐处。 或有一类,执取戒禁;谓由戒禁,能得清净、解脱、出离。 超诸苦乐及能证得超苦乐处。 是名戒禁取。 顺下分结,广说如前。 疑顺下分结者:疑云何? 答: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广说乃至非现一趣。 是名疑。 顺下分结者:下分、谓欲界。 上分、谓色无色界。 由此疑未断未遍知故;便往欲界,生于欲界,结欲界生。 故名疑顺下分结。 发布时间:2025-05-21 09:36: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