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空 内容: 指二种空。 其名称与解释于诸经论各异。 大智度论卷三十七举出但空、不可得空,无方便空、有方便空,般若空、非般若空等。 一般所言之二空为:(一)人空、法空:并称人法二空、生法二空。 人空又称我空、生空,即人我空无之真理。 凡夫之人妄计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 佛为破除此一妄执,故说五蕴无我之理,谓我仅为五蕴之假和合,并无常一之主宰。 声闻、缘觉等二乘之人闻之而入无我之理,称为人空。 法空,即诸法空无之真理。 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时犹计五蕴之法为实有者,佛为破除此一妄执,故说般若深慧,令彼等彻见五蕴自性皆空。 菩萨闻之而入诸法皆空之理,称为法空。 [大智度论卷九十三、成唯识论卷一] (二)但空、不但空:为天台宗所立,凡有二义:(一)于藏、通、别、圆四教中,藏、通二教不明空、假、中三谛,观一切法皆悉虚幻,据此空理而引为至极之理,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称但空。 别、圆二教所立之空为三谛相即之空,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称不但空。 (二)于藏、通二教而言,藏教所诠之析空观为但空,通教所诠之体空观为不但空;此系因体空之内暗含中道之理。 [摩诃止观卷三上、七帖见闻卷二末] (三)性空、相空:并称性相二空。 诸法无实性,称为性空;诸法既无实性,但有假名之相,然此相亦非实有,故称相空。 [摩诃止观卷五] (四)如实空、如实不空:真如体内无一切之妄染,而能究竟显实,称如实空;真如体内具足一切无漏性之功德,称如实不空。 [大乘起信论] (五)权空、实空:并称权实二空。 谓二乘之人所悟入之生空为权空,菩萨所悟入之生法二空为实空。 [宝性论、辩中边论卷上、大乘玄论卷四] (六)密教结印契时,以地、水、火、风、空等五轮之名依次称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等五指,故谓二空时,即指二大拇指。 p202 发布时间:2025-05-21 08:58:5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