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教 内容: 乃佛法之分类。 系由教说之意义内容、实践方法、说法形式、说教者(即教主)、受教对象之差异而分。 其分类如下:(一)小乘教与大乘教。 小乘教,指运载声闻、缘觉之人至灰灭小果之人空、自利等教法。 大乘教,指运载菩萨大人至涅槃大果之二空、二利等教法。 (二)半字教与满字教。 昙无谶所立。 半字教,指义理未遍之声闻藏。 满字教,指义理圆足之菩萨藏。 (三)生空教与法空教。 生空教,指说人无我之教。 法空教,指说人法二无我之教。 (四)顿教与渐教。 顿教,指对直往之大机,一时宣说大乘。 渐教,指约渐悟之机,次第由阿含至涅槃,经五时七阶等。 如齐朝刘、昙延之门人慧诞(于渐教中,不限定五时)等,皆持此等之说。 (五)三乘教与一乘教。 隋代信行所立。 三乘教,指区别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或初习小乘,后趣大乘之教。 一乘教,指一佛乘之华严法门,或指直进之教。 (六)权教与实教。 权教,指权假方便未了义之教。 实教,指真实究竟了义之教。 (七)称性本教与逐机末教。 称性本教,指华严别教一乘之法门。 逐机末教,指由别教一乘流出者,即指三乘及小乘。 (八)有相大乘教与无相大乘教。 有相大乘,指说菩萨十地功德行相之华严经、璎珞经、大品般若经等。 无相大乘,指说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之楞伽经、思益经等。 (九)化教与制教。 化教,指经论所诠之定慧法门,即指大小乘经论。 制教,即律教所诠之戒学法门,指四分律等。 (十)教禅二教。 指不立文字之禅与由经论所立之一般佛教。 (十一)显教与密教。 即显露之教与秘密之教。 真言宗以自宗为密教,以其他宗派为显教。 (十二)屈曲教与平道教。 又作印师二教。 乃唐初印法师所立。 屈曲教,指释迦佛所说之经,方便委屈,为顺应众生性质能力之教,如涅槃经等。 平道教,指毗卢遮那佛所说之经。 即随顺法性,自在而说之教,亦即说法性平等之理,如华严经。 (十三)释迦经与卢舍那经。 江南敏法师所立。 释迦经,指释尊所说之经典,如涅槃经等屈曲教。 卢舍那经,指卢舍那佛所说平等道教之经典,如华严经。 (十四)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 华严宗之教判。 别教一乘,指全别于三乘教之华严一乘独特之思想。 同教一乘,指三乘与一乘共同之教义。 (十五)释迦教与弥陀教。 又作二尊教。 释迦教,即指要门;弥陀教,即指弘愿。 典出善导之观经疏玄义分,其后成为日本净土宗所重教义之一。 (十六)要门教与弘愿教。 日本净土真宗所立。 要门教,指定散自力之教。 弘愿教,指他力念佛之教。 (十七)相顿教与性顿教。 日本净土宗镇西派所立。 又北周时,道安之二教论分为内教(救精神之教)与外教(救形体之教),以此比拟于佛教与儒教。 此外,亦有指佛教与道教为二教者。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总料简章、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华严玄谈卷四、法华玄义卷十上、华严五教章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一] p211 发布时间:2025-05-21 08:57: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