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身 内容: (一)指二种佛身。 有多种分法:(一)谓生身与化身。 生身即降生王宫,修行成道之佛身。 化身为佛显神通力,变化鬼、畜等之身。 (二)生身与法身。 小乘之说,以王宫所生之身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为法身。 大乘之说,则以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即于法、报、应三身中,合法、报二身为法身,应身为生身。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大智度论卷九、大乘义章卷十九] (三)法身与解脱身。 法身乃无量殊胜功德所依者;解脱身为离烦恼之缚者。 [解深密经卷五、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八] (四)法性身与应化法身。 又称二种法身。 此通于佛身及初地以上之菩萨。 法性身乃法性所流之实智;应化法身为由此所应现之一切身。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五)寂静法界身及为得此之因身。 (六)法性身与父母生身。 又作法性生身与随世间身、法性生身佛与随众生优劣现化佛、真身与化身。 指佛有二种身,法性身相好庄严,有无量光明及音声。 父母生身乃为度众生而受诸罪报之生身。 [大智度论卷九] (七)言说法身与证得法身。 法身本无相,离言说,然不由言说则不显,故称言说法身。 法身本具足,因迷故不显,依造修而证得,故称证得法身。 [金刚般若经论卷上] (八)真佛与非真佛。 指法身与应化身。 法身为本佛,应化身为末佛,故分真、非真之名。 [金刚般若经论卷上] (九)如流星身与如日身。 前者乃往他方世界;后者处虚空,于一切处一时遍照。 [十地经论卷一] (十)法性法身与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 此说出自昙鸾之往生论注。 (十一)实相身与为物身。 佛自证之身,及为化他之身。 此说出自往生论注。 (参阅“实相身为物身”5788) (十二)真身与应身。 自德称为真,随他所现称为应。 前者即为法身,后者又称共世间身,即真身为度脱众生而化现之世间色身。 [大乘义章卷十九、华严经疏钞玄谈卷三] (十三)理法身与智法身。 理即性德,谓性净明之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诸佛众生皆同一相,称为理法身。 智即修德,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之智所现,故称智法身。 [大明三藏法数卷四] (二)指众生所受之分段身、变易身。 前者乃分段生死之身;后者为变易生死之身。 (参阅“生死”2059)p199 发布时间:2025-05-21 08:52: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