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三难十遮 内容: 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时,教授师为简别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设有十三难与十遮,以询问受戒者。 略作遮难。 又作遮道法、十三遮难。 遮者非自性之恶,但以不适受具戒,故遮止不使受;难者为自性恶,毕竟非受具之器,亦不得受具戒。 故比丘于受戒前,先有教授师依罪之轻重,次第向受者问此遮难之有无。 细别遮罪,虽有十六种,然正向受者质问时,则合衣、钵为一,合父、母为一,合五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为一,而成十遮。 即:(一)受戒人名字,(二)和尚名字,(三)年满二十,(四)衣钵具不,(五)父母听不,(六)负债人,(七)奴,(八)官人,(九)丈夫,(十)五种病。 十三难则为:(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后犯四重禁戒而舍戒,其后再来受者。 (二)犯比丘尼,于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 (三)贼心入道,为利养活命,或为盗法而出家。 (四)破内外道,原为外道,来投佛法,受具竟,还复外道,再舍外道欲入内道者。 (五)黄门,五种之不男。 (六)杀父。 (七)杀母。 (八)杀阿罗汉。 (九)破僧,破法轮身。 然若为破羯磨僧,则非难。 (十)出佛身血。 以上五种(由(六)至(十))为五逆罪人。 (十一)非人难,八部之鬼神变化人形者。 (十二)畜牲难,畜牲变为人者。 (十三)二形难,兼具男女二根者。 比丘尼之遮难略异于比丘者,诸律所传亦不尽相同,据四分比丘尼羯磨法所述,十三难中,第(二)犯净行比丘;十遮中,第(五)父母夫主,第(七)婢,缺第(八)官人,第(九)丈夫作第(八)女人,第(十)之五种病作第(九)癞等,别加第(十)学戒清净。 [十诵律卷五十四、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三、僧羯磨卷上、尼羯磨卷上] p368 发布时间:2025-05-21 08:34:2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