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证净 内容: 如世尊言。 此圣弟子。 以如是相。 随念诸佛。 谓此世尊。 是如来阿罗汉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所言此者。 谓此欲界。 或此世界。 此赡部洲。 又言此者。 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 又言此者。 谓此处生。 佛及弟子。 诸仙牟尼。 诸聪睿者。 善调伏者。 善调顺者。 又言此者。 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 是故言此。 言圣弟子者。 圣谓佛法僧。 归依佛法僧故。 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佛者。 谓以此相此门此理。 于诸佛所。 起念随念。 专念忆念。 不忘不失。 不遗不漏。 不失法性。 心明记性。 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诸佛。 所言谓者。 谓如是相。 如是状。 如是种。 如是类。 是故言谓所言此者。 谓如是戒。 如是法。 如是慧。 如是通。 如是解脱。 如是多住。 是故言此。 言世尊者。 如后当释。 言如来者。 如世尊言。 从菩萨证无上正等菩提夜。 乃至佛无余依般涅槃界夜。 于其中间。 诸有所说。 宣畅敷演。 一切皆如。 无有虚妄。 无有变异。 谛实如理。 无有颠倒。 皆以如是如实正慧。 见已而说故。 名如来。 阿罗汉者。 略有二种阿罗汉性。 一者有为。 二者无为。 云何有为阿罗汉性? 谓彼果得。 及彼得得。 无学根力。 无学尸罗。 无学善根。 十无学法。 及彼种类诸无学法。 是名有为阿罗汉性。 云何无为阿罗汉性? 谓贪瞋癡。 一切烦恼皆悉永断超一切趣。 断一切道。 三火永静。 焦渴永息。 憍逸永离。 窟宅永破。 度四瀑流。 无上究竟。 无上寂静。 无上爱尽。 离灭涅槃。 是名无为阿罗汉性。 如来具足圆满成就。 如是所说有为无为阿罗汉性。 故名阿罗汉。 又贪瞋癡。 及余烦恼。 皆悉应断。 如来于彼。 永断遍知。 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 皆得当来永不生法。 故名阿罗汉。 又身语意三种恶行。 皆应永断。 如来于彼。 永断遍知乃至广说。 故名阿罗汉。 又过去佛。 皆已远离恶不善法。 所有杂染。 后有炽然。 苦异熟果。 皆得当来永不生法。 今佛亦尔。 故名阿罗汉。 又佛世尊。 成就最胜吉祥功德。 应受上妙衣服饮食诸坐卧具医药资缘种种供养。 故名阿罗汉。 如有颂言。 世所应受用种种上妙物如来皆应受故名阿罗汉正等觉者。 如世尊言。 诸所有法。 一切正性。 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正等觉。 又等法者。 谓四念住。 四正胜。 四神足。 五根五力。 七等觉支。 八圣道支。 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正等觉。 又于一切苦集灭道。 能现观道。 能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道。 能证神境智作。 证通天耳智作。 证通他心智作。 证通宿住随念智作。 证通死生智作。 证通漏尽智作。 证通道能尽贪瞋癡慢憍垢道。 如来一切皆正等觉。 至诚坚住。 殷重作意。 以因以门。 以理以相正等觉故。 名正等觉。 明行圆满者。 何等为明? 谓佛所有无学三明。 一者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明。 二者无学死生智作证明。 三者无学漏尽智作证明。 是谓为明。 何等为行? 谓佛所有无学身律仪。 语律仪。 命清净。 是谓为行。 又佛所有上妙威仪。 往来顾视。 屈伸俯仰。 服僧伽胝。 执持衣钵。 悉皆严整。 是谓为行。 此行前明。 总谓明行。 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明行。 一向鲜白。 一向微妙。 一向无罪。 是故名为明行圆满。 言善逝者。 谓佛成就极乐安隐无艰无难往趣妙法。 故名善逝。 又贪瞋癡。 及余烦恼所生。 种种难往趣法。 如来于彼。 永断遍知。 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 皆得当来永不生法。 故名善逝。 又如过去诸佛世尊。 皆乘如实。 无虚妄道。 趣出世间。 殊胜功德。 一至永至。 无复退还今佛亦然。 故名善逝。 世间解者。 谓五取蕴。 名为世间。 如来于彼。 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世间解。 又说五趣。 名为世间。 如来于彼。 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世间解。 又说六处。 名为世间。 如来于彼。 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世间解。 又说三界所摄诸处。 名为世间。 从彼而生。 从彼而起。 从彼而出。 因彼而生。 因彼而起。 因彼而出。 如来于彼。 知见解了正等觉。 故名世间解。 无上丈夫者。 如世尊言。 所有有情。 无足二足。 四足多足。 有色无色。 有想无想。 非想非非想。 如来于中。 最称第一。 最胜最尊。 最上无上。 由此故说无上丈夫。 调御士者。 谓佛世尊。 略以三种巧调御事。 调御一切所化有情。 一于一类。 一向柔软。 二于一类。 一向粗犷。 三于一类。 柔软粗犷。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一向柔软? 谓为彼说此身妙行。 此身妙行所感异熟。 此语妙行。 此语妙行所感异熟。 此意妙行。 此意妙行所感异熟。 此天此人。 此善趣。 此乐世。 此涅槃。 是名如来于彼一类一向柔软。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一向粗犷? 谓为彼说。 此身恶行。 此身恶行所感异熟。 此语恶行。 此语恶行。 所感异熟。 此意恶行。 此意恶行。 所感异熟此地狱。 此傍生。 此鬼界。 此险难。 此恶趣。 此堕落。 是名如来于彼一类一向粗犷。 云何如来于彼一类柔软粗犷? 谓于时时为说。 身妙行。 语妙行。 意妙行。 或于时时为说。 身妙行语妙行。 意妙行。 所感异熟。 或于时时为说。 身恶行。 语恶行。 意恶行。 或于时时为说。 身恶行。 语恶行。 意恶行。 所感异熟。 或于时时为说。 天人善趣。 乐世涅槃。 或于时时为说。 地狱傍生。 鬼界险难。 恶趣堕落。 是名如来于彼一类柔软粗犷。 如来于彼。 以此三种巧调御事。 如是调伏。 如是止息。 如是寂静。 如是令其无余。 永舍贪瞋癡等一切烦恼。 如是令其无余。 永尽贪瞋癡等一切烦恼。 令永调伏。 令永止息。 令永寂静。 得上调御。 得胜调御。 得胜清凉。 永除曲秽。 善灭慢覆及谄垢浊。 是故如来名调御士。 天人师者。 如世尊告阿难陀言。 我非但与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四众为师。 然我亦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诸天人众。 为师为胜师。 为随师。 为范为胜范。 为随范。 为将为导。 是故如来名天人师。 所言佛者。 谓于如来无学智见明鑒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 故名为佛。 且如有一大婆罗门。 来诣佛所。 以妙伽他。 赞问佛曰。 稽首世导师名最上觉者何缘父母等号尊名佛陀世尊哀愍彼婆罗门。 亦以伽他而告彼曰。 婆罗门当知我如去来佛成就觉者相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观三世行皆有生灭法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应知断证修事已办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一切境具一切智见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无量劫修诸纯净行经无量死生今于最后身离尘垢毒箭证得无上觉故我名佛陀薄伽梵者。 谓有善法。 名薄伽梵。 成就无上诸善法故。 或修善法。 名薄伽梵。 已修无上诸善法故。 又佛世尊。 圆满修习身戒心慧。 成就大悲。 我无限无量。 成无量法。 名薄伽梵。 又佛世尊。 具大威德。 能往能至。 能坏能成。 能自在转。 名薄伽梵。 又佛世尊。 永破一切贪瞋癡等恶不善法。 永破杂染后有炽然苦异熟果。 永破当来生老病死。 名薄伽梵。 如有颂言。 永破贪瞋癡恶不善法等具胜无漏法故名薄伽梵又佛世尊。 于未闻法。 能自通达。 得最上觉。 成现法智。 无障碍智。 善解当来。 修梵行果。 为诸弟子。 分别解说。 设大法会。 普施有情。 名薄伽梵。 如有颂言。 如来设法会普哀愍无依如是天人师稽首度有海又佛世尊。 为诸弟子。 随宜说法皆令欢喜。 恭敬信受。 如教修行。 名称普闻。 遍诸方域。 无不赞礼。 名薄伽梵。 若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诸佛。 见为根本。 证智相应诸信信性。 现前信性。 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 心证心净。 是名佛证净。 若能于此。 劝励安立。 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佛证净中。 发布时间:2025-05-21 08:26: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6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