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少/免]舍喃 内容: 【摩[少/免]舍喃】大论:此云人。 法苑云:人者,忍也。 于世违顺,情能安忍。 孔子曰:人者,仁也。 礼记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 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 孔安国云:天地所生,惟人为贵。 今谓若无善因,奚感美报? 言善因者,谓五戒也。 一不杀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慜彼,以慎伤暴。 二不盗戒,不与私取,是为偷盗,义既非宜,故止攘(汝阳切)窃。 三不邪淫,女有三护,法亦禁约,守礼自防,故止罗欲。 四不妄语,覆实言虚,诳他欺自,端心质直,所说诚实。 五不饮酒,昏神乱性,酒毒颇甚,增长愚痴,故今绝饮。 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其义不异。 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 故梵摩喻经曰: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 当以意解,勿执名别。 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种异:但受三归,名无分优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优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优婆塞;具受五戒,名满分优婆塞。 其如五戒全缺,则人间之路终不复生。 以此五戒,是大小乘尸罗根本。 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 若犯五戒,在天违五星,在地违五岳,在方违五帝,在身违五藏。 故佛成道,未转法轮,先为提谓,授五戒法,号曰人乘,居五乘首。 由兹五戒,超出三涂,取运载义,以立乘名。 古师通漫称人天教,天台谓无诠理破惑之功,不得名为教矣。 嵩辅教编,罔究名义,立二种教:一曰世教,二出世教。 指人天乘,名曰世教,斯恣胸臆,而戾祖教。 今谓三教立名,义意各异。 且儒宗名教者,元命包云:教之为言效也。 上行之,下效之。 此以下所法效名教。 道家名教者,老子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此寄教名,而显无为。 释氏名教者,四教义云: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 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解;三转凡成圣。 所言诠理者,藏通二教,诠真谛理,别圆二教,诠中道理。 良以如来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证理。 故佛圣教,是出世法,不可妄立世教之名。 问:所诠中道,为指何法? 答:如辅教云:夫大理者,固常道之至。 谓此大理,是本始二觉也。 今评本始二觉,虽理智圆融,既名为觉,正从智立,所以经云本觉明妙。 又本始二觉,分别言之,属生灭门。 故起信云: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所诠之理,属真如门。 故起信云: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 此乃对事拣理。 若约即事说理,理性无体,全依无明。 无明无体,全依法性。 就此相即之义,则指无明为所诠理。 由兹教理,是吾宗之纲纪,故寄人乘辨梗[既/木]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07:38: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