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六贼 内容: 【六贼】原性明静,因情昏散。 狂心若歇,真佛自彰。 当知尘识是贼,止观是兵(禅止心散,观照心昏)。 喻虽遣兵而讨贼,法要即贼以成兵。 如楞严曰: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媒训谋,谋合二姓名媒。 六根能生六识,令着六尘所以六根如媒人也)。 金光明云: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根虚假,如空聚落。)六贼所害,愚不知避(六尘污染,害智慧命,劫功德财,故名六贼)。 亦名六衰。 妙乐云:衰祗是贼,能损耗故。 法句经云:昔佛在时,有人河边树下,学道二十年,但念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心无宁息。 佛知可度,化作沙门,树下共宿。 其夜月明,龟从河出,野干欲啖,龟缩其头尾及四足,藏于甲中。 狗不得便,须臾远去,龟还入水。 道人见此,语沙门曰:龟有护命之铠,野干不能得便。 沙门对云:世人不如此龟,放恣六情,外魔得便。 复说偈曰:藏六如龟,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须知无为,能杀其贼。 故安般守意经云:有外无为,有内无为。 外无为者,眼不视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 一角大仙,因着色故,颈骑淫女);耳不听声(鼓乐歌笑,闻生惑着,五百仙人,闻女歌声,皆失禅定);鼻不受香(种种香气,动诸结使,爱莲华香,池神诃责);口不味味(沙弥味酪,为酪中虫。 何况贪食酒肉葱薤);身离细滑(智论明术婆伽,欲火内发,烧身为灰);意不妄念(楞严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惟无念三昧经云:人生世间,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想秽念多故。 一善念者,得善果报。 恶念者,得恶果报。 如响应声,如影随形,若摄念者,心不放逸)。 内无为者,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此名六妙门:一数息,二随息,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经又问曰:现有所念,何以无为? 答:身口为戒,意向道行。 虽有所念,本趣无为也。 无行经云:观身毕竟无,观受内外空,观心无所有,观法但有名。 古德云:见闻觉知本非因(见色闻声,觉香味触,心知六尘),当体虚玄绝妄真,见相不生痴爱业,洞然全是释迦身。 无机子复述短颂普劝:人间寿短,地狱苦长,恶须日息,善要时扬。 发布时间:2025-05-21 07:31:4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