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罗 内容: 【周罗】立世毗昙云:阎浮人衣服庄严不同,或有顶留一髻,余髻皆除,名周罗髻。 应法师云:此译为小,谓小髻也。 弘明集云:削发毁容,事存高素,辞亲割爱,归趣圣方。 祛嗜欲于始心,忘形骸于终果,何乃恋于三界,岂留连于六道哉? 萨婆多云:剃发翦爪,是佛所制。 律云:半月一剃,此是恒式。 涅槃云:恶比丘相,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是破戒之相。 式观应世,广说万行之纲目,缅(怀也)想契理,唯唱四句之纲要。 故十二年说教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妙玄释曰:诸恶即七支过罪,轻重非违,如是等恶,戒所防止(戒分性遮,亦名主客,又号新旧)。 诸善乃善三业,若散若静,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称为善。 自净其意者,破诸邪倒,了知世间出世因果,正助法门,能除心垢,净诸瑕秽,岂过于慧。 佛法旷海,此三摄尽。 但由观机乐欲,为善不同,应物随宜,示行有异。 或辨根性,则分信法之殊;或陈行相,则列别圆之异。 且根性信法者,萨婆多云:因闻入者,是为信行;因思入者,是为法行。 昙无德云:位在方便,自见法少,凭闻力多,后时要须闻法得悟,名为信行。 凭闻力少,自见法多,后时要须思惟得悟,名为法行。 天台远讨根源,久劫听学,久劫坐禅,得为信法种子。 其次行相别圆者,妙玄引涅槃明五行:一、圣行,谓戒定慧,为自行因;二、梵行,谓慈悲喜舍,为因中化他,此二是地前修因行也。 垂裕记问:诸文或云圣梵是因,今何以梵行在果? 答:圣梵二行,并通因果,对于天行,以二为因。 今云在果,何所疑也。 三、天行,谓初地已上,证第一义天,天然之理,由理成行,故名天行。 垂裕记问:天既是证,何名为行? 答:从天起行,故名天行。 故天行位,在于地住。 四、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也;五、病行,谓示同九道之身,现为三障之相。 此二皆是从果起应之行。 净名疏云:婴儿行从大慈善根而起,病行从大悲善根而起。 四教义云:同生善边,名婴儿行;同烦恼边,名为病行。 然此五行,若会三谛,圣行是真谛;梵行、婴儿、病行是俗谛;天行是中谛。 又依法华释圆五行,经云:如来庄严而自庄严,即圆圣行;如来室,即圆梵行;如来座,即圆天行。 如来衣,有二种:柔和,即圆婴儿行;忍辱,即圆病行。 大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 所谓大乘大般涅槃。 此示行法之纲要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6: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