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遮梨夜 内容: 【遮梨夜】秦言行。 大品云:遮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 论曰:若闻遮字,即知一切诸行皆非行。 今加释曰:行始名因,行终名果。 弘明集云:纤芥之恶,历劫不亡,毫厘之善,积世长存。 福成则天堂自至,罪积则地狱斯臻。 此乃必然之数,无所容疑。 若造善于幽,得报于显,世谓阴德,人咸信矣! 造恶于显,得报于幽,斯理灼然,宁不信耶? 又云:圣人陈福以劝善,示祸以戒恶。 小人谓善无益而不为,谓恶无伤而不悔。 夫殃福盖有其根,不可无因而妄致。 善恶当收其报,必非无应而徒已。 又云: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验定:一罪、二福、三道。 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行不无明昧;昧则乘分大小,智涉信法;明则特达理性,高超空有。 又云:福者何耶? 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 今论福者,悲敬为初。 悲则哀苦趣之艰辛,思拔济而出离;敬则识佛法之难遇,弘信仰而澄神。 缘境乃涉事情,据理惟心为本,虚怀不系,其福必回于自他。 倒想未移,作业有乖于事用。 今观弘明,所立三科,其名虽美,所释三义,其旨犹失。 以论十界,淆混不分。 今谓十使十恶,此属乎罪,名为黑业,报四恶趣。 五戒十善,四禅四定,此属于福,名曰白业,报处人天。 三乘摩诃衍,此属乎道,感报四圣,此则凡圣界分,因果事定。 以此三科,收行尽矣。 大论云:或说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身行者,出入息,所以者何? 息属身故。 口行者,觉观,所以者何? 先觉观,然后语言。 意行者,受想,所以者何? 受苦乐,取相心发,是名意行。 心数法有二种:一者属见,二者属爱。 属爱主名为受;属见主名为想。 以是故,说是二法为意行。 华严唱者字门,名普轮断差别。 疏云:者字,诸法无有,诸行既空,遍摧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5:4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