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夹山善会禅师 内容: 澧州夹山善会禅师,广州廖氏子。 幼岁出家,依年受戒,听习经论,该练三学。 出住润州鹤林,因道吾劝发,往见船子,由是师资道契,微眹不留。 ﹝语见船子章。 ﹞恭禀遗命,遁世忘机。 寻以学者交凑,庐室星布,晓夕参依。 咸通庚寅,海众卜于夹山,遂成院宇。 上堂:「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为人师范。 若或如此,却成狂人。 无智人去,他只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 无佛可成,无道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 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他不是目前法。 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眼在。 何故皆属所依,不得自在。 本只为生死茫茫,识性无自由分,千里万里求善知识,须具正眼,求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为复实无? 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 上根之人,言下明道。 中下根器,波波浪走。 何不向生死中定当取,何处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 有智人笑汝。 汝若不会,更听一颂:‘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 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沤。 ’」僧问:「从上立祖意教意,和尚为甚么却言无?」师曰:「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曰:「既是无饥人,某甲为甚么不悟?」师曰:「只为悟迷却阇黎。」复示偈曰:「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问:「十二分教乃祖意,和尚为甚么不许人问?」师曰:「是老僧坐具。」曰:「和尚以何法示人?」师曰:「虚空无挂针之路,子虚徒捻线之功。」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金粟之苗裔,舍利之真身,罔象之玄谈,是野孤之窟宅。」  上堂:「不知天晓,悟不由师。 龙门跃鳞,不堕渔人之手。 但意不寄私缘,舌不亲玄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话。 若向玄旨疑去,赚杀阇黎。 困鱼止泺,钝鸟栖芦,云水非阇黎,阇黎非云水。 老僧于云水而得自在,阇黎又作么生?」西川座主罢讲,遍参到襄州华严和尚处。 问曰:「祖意教意,是同是别?」严曰:「如车二轮,如鸟二翼。」主曰:「将为禅门别有长处,元来无。」遂归蜀,后闻师道播诸方,令小师持此语问师,曰:「雕砂无镂玉之谈,结草乖道人之意。」主闻举,遥礼曰:「元来禅门中别有长处。」上堂:「闻中生解,意下丹青。 目前即美,久蕴成病。 青山与白云,从来不相到。 机丝不挂梭头事,文彩纵横意自殊。 嘉祥一路,智者知疏。 瑞草无根,贤者不贵。」问:「如何是道?」师曰:「太阳溢目,万里不挂片云。」曰:「不会。」师曰:「清清之水,游鱼自迷。」问:「如何是本?」师曰:「饮水不迷源。」问:「古人布发掩泥,当为何事?」师曰:「九乌射尽,一翳犹存。 一箭堕地,天下黯黑。」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风吹荷叶满池青,十里行人较一程。」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直须挥剑。 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僧后问石霜:「拨尘见佛时如何?」霜曰:「渠无国土,甚处逢渠?」僧回举似师,师上堂举了,乃曰:「门庭施设,不如老僧。 入理深谈,犹较石霜百步。」问:「两镜相照时如何?」师曰:「蚌呈无价宝,龙吐腹中珠。」问:「如何是寂默中事?」师曰:「寝殿无人。」师吃茶了,自烹一碗,过与侍者。 者拟接,师乃缩手。 曰:「是甚么?」者无对。 座主问:「若是教意,某甲即不疑。 只如禅门中事如何?」师曰:「老僧祇解变生为熟。」问:「如何是实际之理?」师曰:「石上无根树,山含不动云。」问:「如何是出窟师子?」师曰:「虚空无影像,足下野云生。」  师在沩山作典座,沩问:「今日吃甚菜?」师曰:「二年同一春。」沩曰:「好好修事著。」师曰:「龙宿凤巢。」问:「如何识得家中宝?」师曰:「忙中争得作闲人。」问:「如何是相似句?」师曰:「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复曰:「会么?」曰:「不会。」师曰:「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问:「如何是一老一不老?」师曰:「青山元不动,涧水镇长流。 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上堂:「金乌玉兔,交互争辉。 坐却日头,天下黯黑。 上唇与下唇,从来不相识。 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顾著。 何也? 日月未足为明,天地未足为大。 空中不运斤,巧匠不遗踪。 见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师。 寻常老僧道,目睹瞿昙,犹如黄叶,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 祖师玄旨是破草鞋,宁可赤脚不著最好。」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此间无宾主。」曰:「寻常与甚么人对谈?」师曰:「文殊与吾携水去,普贤犹未折花来。」上堂:「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举著宗门中事。」有僧问:「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举著宗门中事,是否?」师曰:「是。」僧便掀倒禅床。 师休去。 至明日普请,掘一坑,令侍者请昨日僧至,曰:「老僧二十年说无义语,今日请上座打杀老僧,埋向坑里。 便请! 便请! 若不打杀老僧,上座自著打杀,埋在坑中始得。」其僧归堂,束装潜去。 上堂:「百草头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虎头上座参,师问:「甚处来?」曰:「湖南来。」师曰:「曾到石霜么?」曰:「要路经过,争得不到?」师曰:「闻石霜有毬子话,是否?」曰:「和尚也须急著眼始得。」师曰:「作么生是毬子?」曰:「跳不出。」师曰:「作么生是毬杖?」曰:「没手足。」师曰:「且去。 老僧未与阇黎相见。」明日升座,师曰:「昨日新到在么?」头出应诺。 师曰:「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 法非耳目之所到。」头曰:「今日虽问,要且不是。」师曰:「片月难明,非关天地。」头曰:「莫□沸。」便作掀禅床势。 师曰:「且缓缓,亏著上座甚么处?」头竖起拳曰:「目前还著得这个么?」师曰:「作家! 作家!」头又作掀禅床势。 师曰:「大众看这一员战将,若是门庭布列,山僧不如他。 若据入理之谈,也较山僧一级地。」上堂:「眼不挂户,意不停玄,直得灵草不生,犹是五天之位。 珠光月魄,不是出头时。 此间无老僧,五路头无阇黎。」问:「如何是夹山境?」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华落碧岩前。」﹝法眼云:「我二十年只作境话会。」﹞师问僧:「甚么处来?」曰:「洞山来。」师曰:「洞山有何言句示徒?」曰:「寻常教学人三路学。」师曰:「何者三路?」曰:「玄路、鸟道、展手。」师曰:「实有此语否?」曰:「实有。」师曰:「轨持千里钵,林下道人悲。」师再阐玄枢,迨于一纪。 唐中和元年十一月七日,召主事曰:「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 吾今幻质,时尽即去。 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 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言讫奄然而逝。 塔于本山。 谥传明大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2: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