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双林善慧大士 内容: 善慧大士者,婺州义乌县人也。 齐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降于双林乡傅宣慈家,本名翕,年十六纳刘氏女,名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 二十四与里人稽亭浦捷鱼,获已,沈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之愚。 会有天竺僧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影,见圆光宝盖。 大士笑谓之曰:「炉[革*(备-人)]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 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矣。」大士躬耕而居之。 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与篮笼盛去。 日常营作,夜则行道。 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体。 大士乃曰:「我得首楞严定。 天嘉二年,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后,唯释尊数顾共语,为我补处也。」其山顶黄云盘旋若盖,因号云黄山。 梁武帝请讲金刚经。 士才升座,以尺挥按一下,便下座。 帝愕然。 圣师曰:「陛下还会么?」帝曰:「不会。」圣师曰:「大士讲经竟。」又一日讲经次,帝至,大众皆起。 唯士端坐不动。 近臣报曰:「圣驾在此,何不起?」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大士一日披衲、顶冠、靸履朝见。 帝问:「是僧邪?」士以手指冠。 帝曰:「是道邪?」士以手指靸履。 帝曰:「是俗邪?」士以手指衲衣。 大士心王铭曰:「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 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 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 所作皆成,了本识心。 识心见佛,是心是佛。 是佛是心,念念佛心。 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 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 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心性虽空,贪嗔体实。 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 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 执空滞寂,于此漂沉。 诸佛菩萨,非此安心。 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 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 心性虽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自防慎。 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黄金。 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 诸佛菩萨。 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今。」有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秖这语声是。」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四相偈:「曰生、曰老、曰病、曰死。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 为怜迷觉性,还却受轮回。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 咄哉今已老,趋拜复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如念水龟。 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忽染沉痾疾,因成卧病身。 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 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精魄随生路,游魂入死关。 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发布时间:2025-05-21 07:09: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