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丛林 内容: 《智度论》云:“僧伽,秦言众。 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 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 ”《祖庭事苑》云:“梵语贫婆那,此云丛林。 《大论》云,如上所引。 又《大庄严论》云:‘如是众僧者,乃是胜智之丛林,一切诸善行,运集在其中。 ’又《杂阿含》二十五:‘佛告阿难:汝遥见彼青色丛林否? 唯然已见。 是处名曰优留曼茶山,如来灭后百岁,有商人子名优波掘多,当作佛事,教授师中最为第一。 ’即四祖优波鞠多,梵音楚夏尔。 以祖师居之,今禅庭称丛林也。 ”忠曰:“优留曼茶山在摩偷罗国,见《杂阿含》。 又以优波鞠多所居青色丛林,今禅庭称丛林者,睦庵附会也,固无根据矣。 ”《宝积经·菩萨见实会》云:“过去有王,名曰尼弥,了达诸法,如法为王, 乃至三十三天欲得见彼尼弥王,帝释天主即告御臣,名摩多梨:‘庄严千马宝车,往阎浮提鞞提呵国迎尼弥王。 ’乃至尔时,摩多梨又复将王到须弥顶。 尔时,尼弥王遥见青茂丛林,告摩多梨言:‘彼林定是不颠倒众生所居之处。 ’摩多梨云:‘大王! 此是忉利诸天善法之堂。 ’”广说如彼。 《宋高僧传·石霜诸禅师传》云:“诸得石霜山,便议终焉之志云云。 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 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大乘义章》云:“禅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 乃至功德丛林者,从果为名,智慧、神通、四无量等是其功德,众德积聚,说为丛林。 定能生之,因从果目,是故说为功德丛林。 ”《中峰本禅师·东语西话》云:“世称丛林者,盖取喻于草木也,法道之所寄,材器之所从出焉。 然草木培植则丰,沾濡则荣,霜雪则雕,斧斤则败。 丛林以无上大道为培植,以慈悲喜舍为沾濡,以偷安利养为霜雪,以贪欲瞋恚为斧斤。 主丛林者不谙其培植之道,沾濡之理,则草木病矣,况偷安利养之霜雪,贪欲瞋恚之斧斤,时时斫伐而殒获之,故其草木区萌芽糵犹不暇,而欲望丛林之盛,材器之萃,难矣哉! ”《联灯会要·智门光祚禅师章》云:“示众云:‘汝等诸人横担拄杖,出一丛林,入一丛林,你道丛林有几种? 或有旃檀丛林,旃檀围绕;或有荆棘丛林,荆棘围绕;或有荆棘丛林,旃檀围绕;或有旃檀丛林,荆棘围绕。 只如四种丛林,是汝诸人在阿那个丛林里安身立命? 若无安身立命处,虚踏破草鞋,阎罗王征你草鞋钱有日在。 ’”忠按四种丛林出《智度论》说:“彼荆棘作伊兰。 ”《智度论》云:“如栴檀,《譬喻经》中说:有栴檀林,伊兰围之;有伊兰林,栴檀围之;有栴檀,栴檀以为丛林;有伊兰,伊兰自相围绕。 佛、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佛住善法解脱中,诸阿罗汉亦住善法解脱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 佛以大众围绕,如须弥山王,十宝山围绕;如白香象王,白香象围绕;如师子王,师子众围绕。 佛亦如是,佛为世间无上福田,与诸弟子围绕共住。 ”华严经·净行品》云:“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长阿含经·世记经·阎浮提洲品》说:“阎浮树边空地,种种丛林名。 ” 发布时间:2025-05-21 05:23:2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