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恣日 内容: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云:“然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曰自恣。 ”《翻译名义集》云:“钵剌婆剌拏,音义指归,译为随意。 ”《寄归传》云:“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 旧云自恣者,是义翻,然则自恣之言,涉乎善恶,今局善也。 ”《释氏要览》云:“《十诵》云:‘好恶相教,以三语自恣。 ’注:三语者,谓见闻疑。 ”《十诵律·自恣法》云:“诸比丘一处集,应三事求他说自恣。 何等三? 若见、若闻、若疑。 乃至 应差能作自恣人。 广说 应如是语:长老忆念,今僧自恣日,我某甲比丘。 长老僧自恣语:若见闻疑罪,语我,怜愍故,我若见罪,当如法除。 ”《首楞严经》云:“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释要钞》云:“自恣,凡有二种五德:一、举罪五德,谓知时不以非时,如实不以虚妄,利益不以损减,柔软不以粗犷,慈心不以瞋恚;二、自恣五德,谓不爱、不瞋、不怖、不癡、如自恣不自恣。 然自恣通三日:七月十四、十五、十六。 又修道安乐,亦通延日自恣,可延至八月十五日。 ” 忠曰:“《释要》依《行事钞·自恣宗要篇》。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云:“然律中但明十四日、十五日自恣,及至急施衣中,次第增中,十六日自恣,增三中,三日自恣。 律云:安居竟自恣,则七月十六日为定律。 ”又云:“僧十四日自恣,尼十五日自恣,此谓相依问罪,故制异日。 及论作法,三日通用,克定一期,十六日定。 若有难者,如《五百问》中一月自恣。 ”《法苑珠林》云:“《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东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后围绕。 佛告阿难曰:汝今速击揵稚,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 阿难叉手,便说此偈:净眼无与等,无事而不练。 智慧无染着,何等名受岁? 世尊以偈报曰:受岁三藏净,身口意所作。 两两比丘对,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今日众受岁。 我亦净意受,唯愿原其过。 “‘是时阿难闻已欢喜,即升讲堂,手执揵稚,而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揵稚,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尔时,阿难击揵稚已,至世尊所,白世尊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何所敕使?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随次坐,当坐草座。 时诸比丘各坐草座。 是时,世尊默然观诸比丘已,便敕诸比丘:我今欲受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 又不犯身口意耶? 如来说此语已,诸比丘默然不对。 “‘是时,再三告诸比丘已,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座起,长跪白世尊言: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无救护者为作救护,盲者为作眼目,为病者作大医王,三界独尊,无能及者。 以此事缘,如来无咎于众人,亦无身口意过。 是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自陈,无咎于如来及比丘僧乎? 世尊告曰:汝舍利弗都无身口意所作非行,汝今智慧无能及者,汝今所说常如法义,未曾违理。 “‘是时,舍利弗白佛言:此五百比丘尽当受岁,尽无咎于如来乎? 世尊告曰:亦不责此五百比丘身口意。 此舍利弗,大众之中极为清净无瑕秽。 今此众中最小下坐得须陁洹,必当上及不退转法,以是之故,我不恐责此众。 ’”忠曰:“所援《增壹经》第二十四卷《善聚品〉文也。 今以《珠林》略钞简明,依《珠林》所载耳。 ” 发布时间:2025-05-21 04:54: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