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照 内容: (譬喻)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 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 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于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 三、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 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三者,配之于方等般若之三时,使与涅槃经所说五味之喻无异。 但彼五时相生之次第明了,而五时教一体之义未为显然,故以此日光之喻,阐明如来教法同一味之义。 然观本经之文。 譬有四照。 合法有五。 六十华严经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曰: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 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 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 如来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界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无边智慧光明,先照普贤菩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然后悉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为作未来饶益因缘。 如来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乃至邪定,但放大智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如来智慧日月亦复如是。 然而以台家解此文,法华之信解品有密遣二人,为声闻缘觉之二人,视二乘为同一之机。 然则此经文亦分缘觉与声闻为二照,而其意为同一照之分际。 因之定为三照,依后结文立三照之名。 盖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即高山幽谷平地之三照也。 此文观八十华严经所谓大山幽谷普照无私。 其意益明。 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 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 释签一曰:别行义疏记云:彼经豫叙一代始终,故立譬云:犹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 今家以义开平地为三,对于涅槃五味。 说详四教仪集注上,同半字谈一。 发布时间:2025-05-21 03:16:3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5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