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犍槌 内容: 亦名:犍稚、犍地、磬、钟子题:召僧七相、犍地、臂吒犍槌、犍迟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犍槌者,梵本声论云,犍地,此云磬,亦曰钟也,乃金石二物耳。 故五分云,随鸣者作之,意取闻声来集,召僧法也。 故涅槃云,击鼓诫兵,鸣槌集众,是为法世。 四分中,召僧七相,不离声色。 唱令犹不来者,更相检校,意可见。 ”济缘记释云:“犍槌,如字呼之;下依声论,方乃转音。 今人一? 改槌为稚,例呼为地;未披经律,妄自改作,如钞记委辨。 下文或单作槌,梵言之略。 钟磬并通金石为之,金即铜铁也。 五分随鸣,不必金石,如注所列。 涅槃中,彼云,如鸣槌集僧,严鼓诫兵,吹贝知时,是名法世;言是法彼世谛之事耳。 四分[召僧]七相:量影、破竹、作烟、吹贝、打鼓、打犍槌、打地,若唱诸大德布萨时至等;准文有八;一三是色,余并属声;通为唱令。 ”(业疏记卷四·一○·一六)行事钞·集僧通局篇:“出要律仪,引声论翻犍稚,此名磬也,亦名为钟。 ”资持记释云:“梵号中,若诸律论,并作犍槌,或作犍稚,如字而呼,乃是梵言讹转;唯独声论正其音耳。 今须音槌为地。 又羯磨疏中直云犍地;未见稚字呼为地也。 后世无知,因兹一误,至于钞文前后,以及一宗祖教,凡犍槌字并改为稚,直呼为地;请寻古本写钞,及大藏经律考之,方知其谬。 但以稚椎相滥,容致妄改;今须依律论并作犍槌;至呼召时,自从声论。 或作椎亦尔。 世有不识梵语,云是打钟之槌及砧槌等,此又不足议也。 若准尼钞云,西传云,时至应臂吒犍槌,臂吒此云打,犍槌此云所打之木,或用檀桐木等,彼无钟磬,故多打木集人。 此则与今全乖,不可和会。 且依钞疏钟磬翻之,谓金石二物也。 应法师经音义大同尼钞。 然祇桓图中多明钟磬;而云彼无者,或恐少耳。 音义又云,旧经云犍迟,亦梵言讹转,宜作稚,直致反。 明知稚字不呼为地,此迷久矣,故为辨之。 ”(事钞记卷四·四·一五) 发布时间:2025-05-21 02:06:5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