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比丘受戒法 内容: 亦名:受比丘戒法、授比丘戒法、具足戒受法、受具戒法子题:正授比丘戒体前具八法、请得戒和尚法、安受具戒人所在、差教授师问缘法、教授师出众问遮难法、白召戒子入众法、乞比丘戒法、戒师和问法、正问遮难法、问遮难法、正授比丘戒体法、比丘受戒白四羯磨、授四依法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一、正授戒体前具八法:一、初明请师法。 律云,弟子无师教授故,造作非法,佛言当立和尚,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想,敬重相瞻视;又病比丘无人看故,便致命终,佛言,当立弟子,应共相敬重瞻视,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广大,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想。 善见云,以初不请故,后便违教,佛制令请也。 若依本律,请法不在僧中。 今依十诵僧祇,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次第一一头面礼僧足,然后请之。 当偏袒右肩、脱革屣、右膝着地、合掌,教如是请言:‘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请大德为和尚。 愿大德为我作和尚。 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 慈愍故。 ’三请已。 僧祇云,众中三请已,和尚应语发彼喜心,律本言:‘可尔,教授汝。 清净,莫放逸。 ’依佛阿毗昙中,二阿阇梨亦有请法,即准上文,余师义例。 二、安受者所在。 佛言,受戒人不得在空、隐没、离见闻处、若在界外,其和尚及足数人亦不得在空乃至界外,佛言当安欲受戒者眼见耳不闻处立。 三、差人问缘。 时有欲受戒者,将至界外脱衣看,稽留受戒事,佛言不应尔。 自今已去,听于先问十三难事,然后受戒。 戒师当问云,众中谁能与某甲作教授师? 若有者,答言我某甲能。 戒师应和僧索欲已,白言:‘大德僧听。 彼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为教授师。 白如是。 ’四、出众问[遮难]法。 五分云,应安慰言,汝莫恐惧,须臾持汝着高胜处等已,取其衣钵示语之言:‘此是安陀会,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僧伽梨。 萨婆多云,此三衣名,九十六种外道所无,唯佛法中有,今故示汝。 此是二、多罗十诵云,钵是恒沙诸佛标志。 此衣钵是汝有不? ’答言:‘是。 ’诸部中亦即加受法者。 应语言:‘善男子谛听,今是至诚时,实语时,我今当问汝,汝随我问应答,若不实者,当言不实;若实,言实。 汝不犯边罪耶? 答言无者,应语言,汝应不识此罪名,谓曾受佛戒已,犯于四重,即是佛法海外人,故名边罪,汝不有耶? 义决云,凡问难有无,意在相解故,中边不相领解,尚不成犯戒舍戒,今虽问而不识者,与不问无别,律云不成受戒故,以下类此可知。 汝不污比丘尼耶? 僧祇律云,谓白衣时污净戒尼梵行。 汝非贼住耶? 谓白衣沙弥时,盗听说戒羯磨,同僧法事。 汝不破内外道耶? 谓曾作外道,来受具足戒,后复入外道;今又重来受具足戒者。 汝非黄门耶? 谓非生、揵、妒、、变、半月、自截等六种者。 汝非杀父耶? 汝非杀母耶? 汝非杀阿罗汉耶? 汝非破僧耶?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耶? 僧祇律云,此二难,佛灭后无,佛久涅槃,依旧文问耳。 汝非是非人耶? 谓诸天鬼神等变为人形而受戒者。 汝非畜生耶? 谓有龙畜能变形为人而来受戒者。 汝非二形耶? 谓此身中具有男女根,正乖道器,汝今无不? 应一一具解,问已,若答言无者。 汝今字谁? 和尚字谁? 年岁满不? 此三事及十三难,并须一一问答,以不具故不得戒。 三衣钵具足不? 父母听汝不? 汝非负人债不? 汝非奴不? 汝非官人不? 汝是丈夫不? 律本云,年满二十者,能耐寒、热、风、雨、饥、渴、持戒、一食、忍恶言,及毒虫十事,是丈夫相。 僧祇云,二十已上,七十已下,有所堪能,是丈夫位,得与受戒。 若过若减,纵有所堪,及是应法而无所堪者,并不得与授戒。 丈夫有如是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汝无如此诸病不? 并依有无具答。 如我今问汝,僧中亦当如是问,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如是答。 ’教授师应正理威仪已,便告言,待至僧中召命当来。 五、白召入众法。 佛言,彼教授师问已,还来众中,如常威仪,相去舒手相及处立。 当作如是白言:‘大德僧听。 彼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已问竟,听将来。 白如是。 ’作此白已,应唤言汝来,来已,当为捉衣钵,在戒师前右膝着地合掌,当教如是乞。 六、明乞戒法。 彼教授师如前教已,应语言,计乞戒法,汝应自陈,但以不解,故我教汝。 应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 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 愿僧慈愍故,拔济我。 ’三乞已,教授师复坐。 七、戒师和问法。 应作白言:‘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八、正问[遮难]法。 应言,此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钵多罗,此衣钵是汝有不? 彼答言是。 又语言:‘善男子谛听,今是至诚时,实语时,今随所问,汝当随实答。 僧祇云,汝若不实答,便欺诳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亦欺诳如来及以众僧,自得大罪。 汝不犯边罪耶? 汝不犯比丘尼耶? 汝非贼心受戒耶? 汝非破内外道耶? 汝非黄门耶? 汝非杀父耶? 汝非杀母耶? 汝非杀阿罗汉耶? 汝非破僧耶?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耶? 汝非非人耶? 汝非畜生耶? 汝非二形耶? 若随答言无者。 汝字何等? 和尚字谁? 年满二十未? 三衣钵具足不? 父母听汝不? 汝不负人债不? 汝非奴不? 汝非官人不? 汝是丈夫不? 丈夫有如是病,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病,汝今有如是病无耶? ’并依问已,有无具答,词义相领,同前教授。 二、正授戒体法。 (一、说法开解)。 萨婆多论云,凡欲受戒,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境上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 应语彼言:‘六道众生,多是戒障,唯人得受,犹含遮难,不必并堪。 汝无遮难,定得受戒。 汝当依文发增上心,所谓救摄一切众生,以法度彼。 又戒是诸善根本,能作三乘正因。 又戒是佛法中宝,余道所无。 又能护持佛法,令正法久住。 又羯磨威势,众僧大力,能举法界胜法,置汝身心中,汝当一心谛受。 ’二、正加[比丘受戒白四]羯磨。 应作白言:‘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 白如是。 ’僧祇云,作白已,问僧成就不? 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 十诵云,羯磨受戒时,当一心听,莫余觉余思惟,应敬重,当正思惟,心心相忆念,应分别之,违者突吉罗罪。 ‘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授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上,次第问答无违者得。 僧已忍,与某甲授具足戒竟,某甲为和尚。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善见论中及律本并云,授具足已,和尚阿阇梨等当为记春夏冬时某月某日乃至量影等时受具足戒。 ”三、次说随相。 (一、说四重法)时有比丘受具足已,众僧舍去,既不识犯,便造重罪。 佛言,自今已去,作羯磨已,当先与说四波罗夷法:‘善男子听,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四波罗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门,非释子。 汝一切不得犯淫,作不净行。 若比丘犯不净行,受淫欲法,乃至共畜生,非沙门,非释子,尔时世尊与说譬喻,犹如有人截其头,终不能还活,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不能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 答言:能持。 一切不得盗,下至草叶,若比丘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破教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烧若埋若坏色者,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如断多罗树心,终不复更生长,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终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 答言:能持。 一切不得故断众生命,下至蚁子,若比丘故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叹死,与人非药,若堕胎,若[示*厌]祷杀,自作方便,若教人作,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言犹如针鼻缺不堪复用,比丘亦如是,犯波罗夷法已,不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 答言:能持。 一切不得妄语,乃至戏笑,若比丘非真实,非己有,自说言我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定,得四空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天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沙门,非释子,譬喻者说,譬如大石破为二分,终不可还合,比丘亦复如是,犯此波罗夷法已,不复还成比丘行,汝是中尽形寿不得作,能持不? 答言:能持。 ’”二、授四依法。 时世饥俭,乞求难得,有外道辄自出家受戒,后僧无食,便即休道;佛言先与四依,然后授戒。 复有外道求僧出家,先说四依,彼即报言,我堪二依,若纳衣腐药不堪此二,便即休道;佛言此外道大有所失,自今已去,后授四依。 应如是授言:‘善男子听,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比丘依粪扫衣,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持。 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坏衣,得受。 比丘依乞食,比丘依是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持。 若得长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僧常食、檀越请食,得受。 依树下坐,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持。 若得长利,若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得受。 依腐烂药,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持。 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得受。 (三、结劝学方)汝已受戒已,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众僧具足满,汝当善受教法。 应当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众僧。 和尚阿阇梨若一切如法教,不得违逆。 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余所未知,当问和尚阿阇梨。 ’佛言当令受具戒者在前而去。 弟子当日三时问讯和尚,朝、中、日暮。 当为和尚执作二事,劳苦不得辞设,一者修理房舍,二者补浣衣服。 和尚一切如法教,尽当奉行,违者如法治。 ”(随机羯磨卷上·二一·一五)(请参阅附录三‘受戒法略例’一八七页) 发布时间:2025-05-21 02:01: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