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诃责弟子无杖打法 内容: 亦名:师不得杖打弟子子题:涅槃三子喻、三百福罚、一子地悲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一,执涅槃经)(一、叙过斥非)自三世佛教,每诸治罚,但有折伏诃责;本无杖打人法。 比见大德众主,内无道分可承。 不思无德摄他,专行考楚;或对大众,或复房中;缚束悬首,非分治打。 便引涅槃三子之喻,此未达圣教。 然彼经由住一子地悲故,心无差降,得行此罚。 即涅槃云,勿杀勿行杖等,此言何指? 不知通解,辄妄引文。 纵引严师,此乃引喻,不关正文。 (二、约深位责滥)如摄论言,菩萨得净心地,得无分别智,方便具行杀生等十事,无染浊过失等。 今时杖治弟子者,咸起瞋毒,勇愤奋发,自重轻他,故加彼苦。 若准涅槃恕己为喻,则针刺不能忍之。 (二,执净度经)(一、斥妄执)又有愚师引净度经三百福罚。 此乃伪经人造,智者共非。 纵如彼经,不起三毒者,得依而福罚。 今顺己烦恼,何得妄依? (二、引正教)(一、本律)律中,瞋心诃责,尚自犯罪。 乃至畜生不得杖拟,何况杖人? (二、地持论)地持论中,上犯罚黜;中犯折伏;下犯诃责。 亦无杖治。 (三、大集经)大集云,若打骂破戒无戒袈裟着身剃头者,罪同出万亿佛身血。 若作四重,不听在寺,不同僧事。 若谪罚者,于道退落,必入阿鼻。 何以故? 此人必速入涅槃故。 不应打骂。 准此以明,则自知位地,生报冥然;滥自欺枉,可悲之深。 广如彼经。 ”资持记释云:“执涅槃中,叙过为二:初示正教。 三世者,释迦为现,已前为过,弥勒已后为当。 然过去已灭,当来未立,安知其教? 盖诸佛道同,举现可验;又复现教并明过未,故可知也。 但佛法仁慈,必无陵物;恒沙皆尔,岂止释迦乎? 比下,指非法。 便下,斥妄引,初标破。 彼经第三,因迦叶菩萨问长寿因,佛答应护众生同于子想。 迦叶白佛,若有破戒作逆毁正法者,何得皆子想? 因此令以羯磨治罚,乃至云,若见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诃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等。 迦叶复白佛言,如佛所言,则不等视一切众生,同一子想,如罗[目*候]罗。 乃至佛言,譬如国王大臣宰相,产育诸子,若二三四,将付严师教诏。 假使三子病杖而死,余有一子,必当苦治,要令成就;乃至如来亦尔,视坏法者,等如一子。 愚人执此,故行杖罚。 然下,委斥,初出经意。 一子地悲者,若准经中,正明如来;下引摄论,则通初地。 即下,引经反质。 即第十卷偈云:‘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 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不知下,责其妄引。 严师为喻,即如上引。 ……净度伪经,如序所列。 旧记云,彼明重罪打三百,中罪打二百,下罪打一百,皆得福也。 此下,斥非,初指伪。 隋朝焚毁,古德不用,故云智者共非。 纵下,纵破,可解。 引正教中,本律瞋心诃责,即毁訾戒开慈救故。 扙拟畜生犯吉,出打比丘戒。 地持中,约过轻重以分三犯。 罚黜者,不令依住;折伏者,以事陵辱,如律夺衣断食之类;诃责者,苦言诃诫。 旧约夷残提吉,分三犯者,未必然也。 ”(事钞记卷一○·二六·一九)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3:3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