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事钞对施兴治篇第二十 内容: 亦名:对施兴治篇子题:施虽无厌受应知足、规绳、时资、道缘、时缘、深网、发足、泥涂行事钞·对施兴治篇:“对施兴治篇第二十。 (一、叙总意)(一、叙施受二法)夫福出净田,道起少欲。 为福之家,唯重唯多;受施之者,唯少唯节。 多供无厌,是为福之法;少受限量,信行者之仪。 律云,檀越虽施无厌,而受者应知足也。 (二、明须法之意)但出家之士,形参圣服。 有待之形,假资方立。 施时不取,后须难得。 若善应于法,则能所无瑕。 必于事莫准,使规成何寄。 如能善省时资,令有力无事者,可谓道缘义立,行从此生。 (三、推本劝约)何者? 贪心出于情着,无染良由自节。 纵心则非味起迷,约志则美膳生厌。 所以善恶发于中怀,升沈寄乎方寸。 是故为行人者,无宜轻纵。 不思时缘,任事生滞,都无俭约,脱漏深网,岂不悲哉? (四、指过激励)然渴爱难满,如海吞流。 若裁之以法,众患俱息。 既能形服异世,标怀远大,何得于事,容斯秽 ? 但九流子俗(俗子),尚鄙耻衣食,况三宝圣种,而滞于发足? 方坠泥涂,一何可叹! (五、生起下文)今略述由渐,下引诚文。 使怀道之士,详而敛迹焉。 (二、开章释)就中分五:初明受施之人,二、明厌治方便,三、明立观有教,四、明作观方法,五、明随治杂行。 ”资持记释云:“释对施篇。 对即能受之人,通于五众;施谓所受之物,总彼四事。 兴治即能观之智,三毒是所治之过。 然出家闲旷,不治田蚕,四事资缘,率由信施,且身衣口食,无时不须,必能随事对治,则出生世善。 厥或恣情贪染,则坠陷冥途。 寻此一门,极为心要,自非负卓拔之识,标出离之怀,则对面千山,咫尺万里也。 ……意明受施不可无法。 袈裟是三乘标志,故云圣服。 有下,次明受施。 若下,三明合教。 施者无吝,受者不贪,故云能所无瑕。 莫,无也。 规绳即喻法律,成字音误,规是圆规,绳即绳墨。 法律不行,随处覆灭,故云何寄。 如下,结劝。 善省即兴治。 时资即四事。 有力谓身安,无事谓少欲。 资成道行,故名道缘。 若但养身,则是苦因耳。 ……时缘即供事。 深网,或约罪科,或喻苦趣。 ……俗中文典,无出九类。 此明世论尚尔,道不当然。 故业疏引论语云,士不耻恶衣恶食,若耻不足与议也。 刘子云,食足充虚接气,衣足障形御寒等。 子俗写倒。 发足,谓入道之始。 方,犹反也。 泥涂喻恶道。 ”(事钞记卷三五·二三·一一)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0:2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