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事钞文义决通意 内容: 亦名:文意决通义行事钞·序:“第五,文义决通意。 (一,通叙立教之源)夫理本绝名,故立名标其宗极。 名随事显,故对事而备斯文。 (二,别明律藏之缺)(一、考昔遗缺)然考斯律藏,言事并周。 但为年代渺邈,声彩靡追。 法为时移,事多残阙。 加以五师捃拾,情见不同。 重由翻译失旨,妄生构立,又为钞写错漏,相承传滥。 (二、显今决通)(一、叙意通标)所以至于寻究,纷虑良多。 今总会之,以通其大见。 (二、别示诸例)若文义俱阙,则可举一以例诸,或就理有而成前事。 或在文虽具,而于义有阙,便以义定之,故论言以理为正故也。 或义虽必立,当部无文,则统关诸部以息余谤。 (三、评量可否)((一)明不能)然文义决通,诚难废立。 自非深明律相,善达开遮。 不然,便有累于自心,固无益于他境。 故律云,文义俱同,文同义异,文异义同,文义俱异。 具舒进止,不劳叙释。 ((二)示堪能)然决判是非者,必总通律藏之旨,并识随经之文。 如上六师所明,乃可究斯教迹。 故十诵云,比丘有三事决定知毗尼相:一、本起,二、结戒,三、随结。 应思惟观察二部戒律并及义解、毗尼、增一。 开遮轻重,如五大色是不净遮,非色净不遮。 如是等,筹量本末已用也。 明了论亦云,比丘能知五相,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文略同上,广如彼说。 ”(事钞记卷二·一八·三) 发布时间:2025-05-21 01:30:0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