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与取有三种 内容: 【不与取有三种】 p0335瑜伽六十卷七页云:复次若于他财食,饕餮而取;是不与取,贪欲所生。 或受他雇而行劫盗,或恩所摄,或祈后恩,或为衣食,奉主教命,或为称誉,或为安乐,而行劫盗;如是一切不与取业,皆贪所生。 复次若作是思:彼于我所,乐行无义;广说乃至九恼害事增上力故;而行劫盗。 不必贪着彼所有财,不必希求诸余财物是不与取,瞋恚所生。 或憎他故,焚烧聚落舍宅财物珍玩资具;当知彼触瞋恚所生盗相似罪。 或更增强。 或憎彼故,令他劫夺,破散彼财;他受教命,依行事时,彼能教者,不与取罪,从瞋恚生。 复次若作是心:为师长故;而行劫盗;是为正法。 名痴所生不与取罪。 或作是心:若有诽毁天梵世主,骂婆罗门,法应夺彼所有财物;此不与取,亦从痴生。 或作是心:若为祠祀,为祠祀支,为祠祀具,法应劫盗;是不与取,亦从痴生。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不与取从贪生? 谓如有一,欲他财物,不与而取。 或为所爱悦意亲友,曾当于己作饶益者,而行盗窃。 或他以财及诸饶益,求己行盗。 如募将士,掠他财宝。 如是等盗,名从贪生。 云何从瞋生? 谓如有一,于诸有情,有损恼怨嫌恶意乐心,而盗彼物,令其困恼。 或复盗彼亲友财物。 以憎彼故。 如是等盗,名从瞋生。 云何从痴生? 如有一类,诸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大地所有,本是梵王神力化作,施诸婆罗门。 今婆罗门势力羸弱,剎帝利等、侵夺受用。 故婆罗门取受用时,是取己物,皆无盗罪。 然彼取时,作他物想。 如是等盗,名从痴生。 迷于业果,起邪谤故。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9: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