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净观有三位 内容: 【不净观有三位】 p0336大毗婆沙论四十卷二页云:问:修观行者,系念眉间,尔时当言住在何位? 答:超作意位。 然瑜伽师,修不净观,总有三位。 一、初习业位。 二、已熟修位。 三、超作意位。 修此观者,复有三种。 一者、乐略。 二者、乐广。 三、乐广略。 此中唯乐略者。 谓彼行者,先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 善取相已;退坐一处,重观彼相。 若心散乱,不明了者;复往冢间,如前观察,善取其相。 如是乃至若得明了,心不散乱,速还住处,洗足就座,结加趺坐,调适身心,令离诸盖,忆念观察先所取相,以胜解力,移属自身。 始从青瘀,乃至骨琐。 于骨琐中,先观足骨,次观踝骨,次观胫骨,次观膝骨,次观髀骨,次观臗骨,次观腰骨,次观脊骨,次观胁骨,次观髆骨,次观臂骨,次观肘骨,次观腕骨,次观手骨,次观肩骨,次观项骨,次观颔骨,次观齿骨,后观髑髅。 彼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 复转此念,入身念住,展转乃至入法念住。 是名乐略修观行者不净观成。 唯乐广者:谓彼行者、先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如前广说。 展转乃至系念眉间,少止息已;复转此念,先观髑髅,次观齿骨,展转乃至后观足骨。 彼胜解力,观自骨已;复观外骨。 在自骨边,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园一邑一田一川一国,展转乃至大海边际,周遍大地,心眼及处,骨琐充满。 复渐略之,乃至唯观自身骨琐。 于中渐复略去足骨,展转乃至后观髑髅。 彼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堪然而住。 复转此念,入身念住,展转乃至入法念住。 是名乐广修观行者不净观成。 乐广略者:谓彼行者、先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如前广说,展转乃至大海边际,周遍大地,心眼及处,骨琐充满;复渐略之,展转乃至后观髑髅,系念眉间。 少止息已;数复广略如前观察。 至纯熟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 复转此念,入身念住,展转乃至入法念住。 是名乐广略修观行者不净观成。 问:何缘修此不净观时,数数广略缘不净境? 答:欲显观心,得自在故。 谓于境界得自在者,乃能数数广略观之。 若不自在;便无斯力。 复次彼瑜伽师,作如是念:我从无始生死已来,烦恼乱心,不净谓净。 今于不净,如实观察;欲令纯熟,数广略观。 复次欲显善根势力大故。 义言我取少不净相,便能渐广,充满大地。 复渐略之,唯观少分,岂不于境势力大耶。 复次彼瑜伽师、自显力大;故数于境广略观察。 谓无始来;为欲贪力,所执持故;于不净境、不能自在广略观之。 今伏欲贪得自在故;能数广略观不净境。 是故此中应作四句。 有不净观、所缘少,非自在少。 谓彼但于自身数观不净。 有不净观、自在少,非所缘少。 谓彼暂于周遍大地起不净想,不能数观。 有不净观、所缘少,亦自在少。 谓彼暂于自身起不净想;不能数观。 有不净观、非所缘少,亦非自在少。 谓彼能于周遍大地数观不净。 复有四句。 有不净观、所缘无量,非自在无量。 谓即前第二句。 有不净观、自在无量,非所缘无量。 谓即前第一句。 有不净观、所缘无量,亦自在无量。 谓即前第四句。 有不净观、非所缘无量,亦非自在无量。 谓即前第三句。 问:修此三种不净观时,齐何名为初习业位? 齐何名为已熟修位? 齐何名为超作意位? 答:唯乐略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始从青瘀,乃至骨琐,一切皆名初习业位。 从于骨琐。 先观足骨,广说乃至后观髑髅;复于此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一切皆名已熟修位。 以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 复转此念,入身念住,展转乃至入法念住。 一切皆名超作意位。 唯乐广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复渐略之,乃至唯观自身骨琐,一切皆名初习业位。 从复于中略去足骨,展转乃至后观髑髅,复于此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一切皆名已熟修位。 以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 乃至广说。 一切皆名起作意位。 乐广略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数复广略如前观察,于中最后复渐略之,乃至唯观自身骨琐;一切皆名初习业位。 从复于中略去足骨,展转乃至后观髑髅,复于此中除半观半,复除一分唯观一分;一切皆名已熟修位。 至纯熟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乃至广说。 一切皆名超作意位。 有作是说:唯乐略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以胜解力移属自身,始从青瘀乃至骨琐;如是皆名初习业位。 从于骨琐先观足骨,广说乃至后观髑髅;如是皆名已熟修位。 以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乃至广说;如是皆名超作意位。 唯乐广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系念眉间,少时止息;如是皆名初习业位。 少止息已,复转此念,先观髑髅,广说乃至后观髑髅;如是皆名已熟修位。 以胜解力观察如是不净相已,系念眉间,湛然而住;乃至广说;如是皆名超作意位。 乐广略者、从往冢间观察死尸青瘀等相,广说乃至系念眉间,少时止息;如是皆名初习业位。 少止息已,数复广略如前观察,乃至纯熟;如是皆名已熟修位。 至熟修已,系念眉间,堪然而住;乃至广说;如是皆名超作意位。 有余师说:前说三种修此观者、从往冢间、广说乃至系念眉间,湛然而住,皆通初习业及已熟修位。 有差别者,初习业位,于其中间,心有散乱;已熟修位,于其中间,心无散乱。 若转此念,复观髑髅,或左或右,或后或前,起不净想,入身念住,展转乃至入法念住;齐此名为超作意位。 复有说者,乐略等三、从往冢间、广说乃至系念眉间,湛然而住,皆通三位。 有差别者,初习业位,心有散乱,亦不明了。 已熟修位,虽不散乱;而未明了。 超作意位,心不散乱,亦得明了。 复次初习业位,是下品故;观行迟钝,多有留难。 已熟修位,是中品故;观行少利,犹有留难。 超作意位,是上品故;观行迅速,全无留难。 是谓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9: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