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念住 内容: 【心念住】 p0350法蕴足论四卷十五页云: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于此内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心,观察思惟内心诸相。 于内有贪心,如实知是内有贪心。 于内离贪心,如实知是内离贪心。 于内有瞋心,如实知是内有瞋心。 于内离瞋心,如实知是内离瞋心。 于内有痴心,如实知是内有痴心。 于内离痴心,如实知是内离痴心。 于内聚心,如实知是内聚心。 于内散心,如实知是内散心。 于内沉心,如实知是内沉心。 于内策心,如实知是内策心。 于内小心,如实知是内小心。 于内大心,如实知是内大心。 于内掉心,如实知是内掉心。 于内不掉心,如实知是内不掉心。 于内不静心,如实知是内不静心。 于内静心,如实知是内静心。 于内不定心,如实知是内不定心。 于内定心,如实知是内定心。 于内不修心,如实知是内不修心。 于内修心,如实知是内修心。 于内不解脱心,如实知是内不解脱心。 于内解脱心,如实知是内解脱心。 如是思惟内心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内心观,亦名心念住。 成就此观,现行随行乃至解行;说名为住。 彼观行者、能发起勤精进,乃至复能于此急疾迅速;名具正勤。 彼观行者、能起于法简择,乃至能圆满极圆满;名具正知。 彼观行者,具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名具正念。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乃至贪类贪生;总名为贪。 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 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乃至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 复有苾刍、于内诸心、观察思惟多诸过患。 谓此心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 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内心观,亦名心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皆如前说。 云何于彼外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外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心。 于彼外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他诸心、观察思惟外心诸相。 于外有贪心,如实知是外有贪心。 广说乃至于外解脱心,如实知是外解脱心。 如是思惟外心相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外心观,亦名心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于外诸心、观察思惟多诸过患。 谓彼心者、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 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外心观,亦名心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云何于内外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外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心。 合此二种,名内外心。 于内外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合自他心、总为一聚,观察思惟自他心相。 于有贪心,如实知是有贪心。 广说乃至于解脱心,如实知是解脱心。 如是思惟诸心相时,所有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内外心观,亦名心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复有苾刍、合自他心、总为一聚,观察思惟多诸过患。 谓此彼心,如病如痈;广说乃至是变坏法。 如是思惟心过患时,所起于法简择,乃至毗钵舍那;是循内外心观,亦名心念住。 住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亦如前说。 二解品类足论七卷二页云:心念住云何? 谓六识身。 即眼识乃至意识。 又云:心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是名心念住。 又云:缘心所起善有漏无漏慧,是名心念住。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2: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