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所实有 内容: 【心所实有】 p0352瑜伽五十六卷七页云: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欲令名中唯心实有;非诸心法。 此不应理。 何以故? 且说诸蕴、有五种姓,不成就故。 又若彼计分位别故有五性者:分位别计,亦有过失。 何以故? 是诸分位,展转相望,作用差别。 若有若无,皆成失故。 若言有者:由相异故;便应有异实物体性。 若言无者:计分位别,则为唐捐。 又不应谓如六识身,分位差别。 何以故? 由六识身,所依所缘,有差别故。 是诸分位,一处可得。 故不应理。 若谓转变;亦不应理。 何以故? 于有色物,可转变故;得有分位前后差别。 非于无色,有如乳酪生酥等异。 又心因缘,无差别故。 行别分位,不应道理。 于一剎那,必不可得差别因缘,令彼分位而有差别。 是故汝计分位差别,不应道理。 又违教故;唯心实有,不应道理。 违何等教? 谓如经言:贪瞋痴等,恼染其心,令不解脱。 问:此中何所相违? 答:若唯有心,二不俱有;是即贪等,应不依识。 若汝复谓以识为先;亦不应理。 无差别过,前已说故。 又复经言:三和合与触俱生受想思等。 又余经说:如是诸法,恒共和合,非不和合。 不可说言如是诸法而可分析,令别殊异。 又佛世尊、为欲成立此和合义,说灯明喻。 是故不可离彼俱生,而说和合。 虽复经言,如是六界,说名士夫;然密意说,故无过失。 问:此中有何密意? 答:唯欲显说色动心法最胜所依,当知是名此经密意。 复有违彼圣教可得。 何等圣教? 谓世尊言:乳酪生酥三譬喻故。 或有处所,麁四大种,以之为我。 或有处所,有色意生。 或有处所,无色想生。 如是经意,岂唯大种,或唯有心,唯有想耶。 是故当知如是等经,皆有密意。 故名所摄四无色蕴,心与心所,更互相应,道理成就。 中嗢拕南曰:五种姓不成,分位差过失,因缘无别故;与圣教相违。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1:2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