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少欲与喜足差别 内容: 【少欲与喜足差别】 p0374大毗婆沙论四十一卷十八页云:少欲、喜足、何差别? 答:于未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余资具,诸不希不求不寻不索不思慕不方便,是谓少欲。 此中于未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 彼于未得可爱色等,不生希求。 谓务农者、于田园等,不生希求。 若富贵者、于胜位等,不生希求。 于未得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余资具者:依出家者说。 彼于未得衣钵房舍资具及弟子等,不生希求。 诸不希等,名虽有异;而体无别。 皆为显示少欲义故。 问:何故此中问少欲而答不欲耶? 答:未得可爱色等资具,总有二种。 谓如法不如法。 于如法者,有欲。 于不如法者,不生欲故。 复次于应受者,有欲。 于不应受者,不生欲故。 复次于能止苦者,有欲。 于增烦恼者,不生欲故。 复次于梵行求,有欲。 于欲求有求邪梵行求,不生欲故。 复次于饶益他事,有欲。 于损害他事,不生欲故。 应知此中不生欲者;谓不善欲。 有欲者:谓善欲。 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余资具,诸不复希,不复欲,不复乐,不复求;是谓喜足。 此中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 彼于已得可爱色等,生喜足故;不复希求。 谓务农者、于田园等,随得充济,便生喜足;不复希求。 若富贵者、于胜位等,随所已得,便生喜足;不复希求。 于已得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余资具者:依出家者说。 彼于已得衣等,生喜足故;不复希求。 谓于衣钵房舍资具及弟子等,随所已得,便生喜足;不复希求。 不复希等,名虽有异;而体无别。 皆为显示喜足义故。 如是差别者,显少欲故;不希不求,乃至广说。 即少欲是不希不求等因。 若心有爱者,有希求等故。 及显喜足故不复希等;即喜足是不复希等因。 若心有贪者,有复希等故。 此即显示少欲喜足,虽俱以无贪善根为自性;而依未得已得境起;故有差别。 有作是说:喜足是因,少欲是果。 此中因果,互相显示。 或有说者:不希欲、是少欲;不追求、是喜足。 复有说者:易满、是少欲;少希求故。 易养、是喜足;不选择故。 有余师说:少欲、唯在意地。 缘未来故。 喜足、通六识身。 缘现在故。 评曰:应作是说:此二俱是三界系及不系无贪善根,俱通六识。 谓彼一切,令于已得色等境界,生喜足义,名为喜足。 令于未得色等境界,少希求义,名为少欲。 是故此二皆通三界系及不系六识俱起无贪善根。 应知此中有少欲者而名多欲。 如但须一两药,即得充济,而希二两等。 有多欲者,而名少欲。 如须百千资生众具,方得充济;但欲尔所,不复多希。 有少求者,而名不喜足。 如得少物,已得充济;而复少求。 有多求者,而名喜足。 如得少物,全未充济,更须百千供身方足;但求尔所,不复多求。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六页云:问:少欲、喜足、俱对治贪,无贪为性;何故喜足、立圣种、非少欲耶? 答:少欲之名、有过失,有增益。 喜足不尔。 有过失者:但言少欲,不言无欲故。 有增益者:于实无欲,而名少欲故。 于喜足中,无如是事;故立圣种。 有说:少欲、于未来处、未得事转;喜足、于现在处、已得事转。 不取现在一迦履沙钵拿为难;非于未来转轮王位。 以喜足难,故立为圣种。 有说:为异外道,故不说少欲为圣种。 若说少欲为圣种者;诸外道辈,当作是言:我等真是住圣种者。 所以者何? 汝等犹着粪扫衣;而我等露形无衣。 汝等犹乞食自活;而我等多自饿不食。 汝等犹坐树下;而我等或常举手蹺足而住。 是故我等真名住圣种者。 为遮彼故;但说喜足为圣种。 外道于有有具,不喜足故。 问:少欲、喜足、何差别? 有说:少欲、唯在意地;喜足、通六识身。 有说:少欲、唯欲界;喜足、通欲色界。 有说:少欲、唯欲色界;喜足、通三界。 有说:少欲、堕三界;喜足、三界系及不系。 如是说者;少欲、喜足、俱通三界,系及不系。 问:若尔;何差别? 答:少欲、于未来处未得事转。 喜足、于现在处已得事转。 是谓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9: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