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种入胎 内容: 【四种入胎】 p0427瑜伽二卷十九页云:云何四种入胎? 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 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 三、俱能正知。 四、俱不正知。 初谓轮王,二谓独觉,三谓菩萨,四谓所余有情。 二解俱舍诸九卷六页云:前说倒心入母胎藏,一切中有皆定尔耶? 不尔! 经言:入胎有四。 其四者何? 颂曰:一于入正知,二三兼住出,四于一切位,及卵恒无知,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业智俱胜故,如次四余生。 论曰:有诸有情,多集福业,勤修念慧,故死生时念力所持,正知无乱。 于中或有正知入胎,或有正知住胎兼入,或正知出兼知入住。 兼言为显,后必带前。 有诸有情,福智俱少,入住出位皆不正知。 入不正知,住出必尔。 顺结颂法,故逆说四。 诸卵生者,入胎等位皆恒无知。 如何卵生从卵而出,言入胎藏? 以卵生者先必入胎,或据当来名卵生者。 如契经说,造作有为世间,亦言煮饭、磨麨,故说卵生入胎无失。 云何三位正不正知? 且诸有情若福微薄,入母胎位起倒想解,见大风雨、毒热严寒,或大军众、声威乱逼,遂见自入密草稠林、叶窟茅庐、投树墙下,住时见已住在此中,出位见身从此处出。 若福增多,入母胎位起倒想解,自见己身入妙园林,升花台殿,居胜床等,住出如前。 是谓三时不正知者。 若于三位皆能正知,于入等时无倒想解,谓入胎位知自入胎,住出胎时自知住出。 又别显示四入胎者,且前三种谓转轮王、独觉、大觉。 如其次第,初入胎者谓转轮王,入位正知非住非出;二入胎者谓独胜觉,入住正知非于出位;三入胎者谓无上觉,入住出位皆能正知。 此初三人以当名显,何缘如是三品不同? 由业、智、俱,如次胜故。 第一业胜,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福故。 第二智胜,谓独胜觉久习多闻,胜思择故。 第三俱胜,谓无上觉,旷劫修行胜福智故。 除前三种,余胎卵生福智俱劣,合成第四。 三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一卷十二页云:四种入胎者,有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一入胎。 有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二入胎。 有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三入胎。 有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四入胎。 问:何故作此论? 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 如契经说:有四种入母胎,乃至广说。 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 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欲说之,故作斯论。 云何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答:此有二种,谓若薄福者,于入胎时起颠倒想、颠倒胜解,见天阴惨寒切风雨,多人闹乱,大众聚集,便念我今且入如是草棘丛中,或稠林间草窟叶窟,或住如是墙间树下,以避风雨及诸喧乱,念已即见身往其中。 彼住胎时,亦起如是倒想胜解,谓我今住如是丛林草窟叶窟、墙间树下,须臾止息。 彼出胎时,亦有如是倒想胜解,谓我今出如是丛林草窟叶窟,或舍墙间树下而去。 若福德者,于入胎时亦起颠倒想、颠倒胜解,见天阴惨寒切风雨,多人闹乱,大众聚集,便念我应入此园苑,或花林间,或升殿堂,或登楼阁,以避风雨及诸闹乱,念已即见身入园中乃至登阁。 于住胎时,亦起如是倒想胜解,谓我今住如是园苑花林堂阁,跏趺而坐。 于出胎时,亦有如是倒想胜解,谓我今出如是园苑,乃至从于楼阁而下。 是名第一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 云何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 答:有多福者,入母胎时,不起颠倒想、颠倒胜解,能自了知我今入母胎,彼住胎出胎便不正知,如前广说。 是名第二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 云何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 答:有多福者,于入母胎、住母胎时,皆不起颠倒想颠倒胜解,能自了知我今入母胎,我今住母胎,然于出时便不正知,广如前说。 是名第三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 云何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 答:有多福者,入母胎时,住母胎时,出母胎时,皆不起颠倒想、颠倒胜解,能自了知我今入母胎,我今住母胎,我今出母胎,是名第四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如彼广说。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3:5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