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种无智 内容: 【四种无智】 p0429瑜伽八十卷九页云:四无知者,一、于共相无知,二、于自相无知,三、于杂染相无知,四、于清净相无知。 由三种相,应知心共相:一、于缘生者,不现在前,无作用故。 二、于现在者,唯一剎那,无作用故。 三、于贪等自缘所生,非心作故。 由三种相,应知心自相:一者,如前言说,自性不可得故。 二者,如前由六种相,如实可得故。 三者,一切圣者无差别智之所得故。 由三种相,应知心杂染相:一者生故,二者转故,三者行故。 于诸趣中种种自体生,故名杂染生;即于此中生者,自然剎那有流转故,一切所缘难伏转故,贪爱势力之所转故,名杂染转;若于彼行,若如是行,名杂染行。 谓于一时行于善中,或于一时行不善中,或于一时行境界中,或于一时行造业中,或于一时行烦恼中,又于烦恼行贪瞋等,无决定行,非即于此,行有贪已,复行无贪,行无贪已,复行有贪。 如是等,又于随顺乐等法中,得为增上现行,又生自苦,断坏众乐,不由执着故,但由颠倒故。 由此引发自身众苦,无有厌足,或于善中而安置时,即便弃舍,思求瑕隙。 为令不善现前行故,于其瑕隙及衰盛中,为诸爱恚之所损恼。 又随放逸势力,一切所作诸善根本皆令损坏。 又极乐着色等境故,虽于极利益甘露界中数数思择,而难可安立。 于此义中,示现假合所设譬喻,其事应知。 由三种相,应知心清净相:一者,不得得相故;二者,无为相故;三者、种姓相故。 若由别异如理勤修,求心清净,不能证得;若由如是如理勤修,便能证得。 又不观见言说自性,见真如相。 此由九种相,当观无为相:一者,不行世故;二者,非如在灭尽定,言说自性不可得故,真如相可得故,是无二相;三者,非生身相故;四者,超过生身因,自性相故;五者,超过当来生故;六者,超过死没故;七者,超过剎那,展转不远离故;八者,超过趣转易故;九者,超过业烦恼行故。 此中种姓相,当知是无学界相,于现法中,超过五事:一者超过所作,二者超过非所作,三者超过所作加行,四者超过所作非加行,五者超过非所作加行。 于后法中超过六事:一者超过能发起后有行,二者超过彼行,三者超过彼果生,四者超过依彼衰盛,五者超过于彼所依一切无记动摇中修学期愿受用,六者超过彼所依自体差别。 复由四位九相,应知种姓相。 何等四位? 一不清净位,二清净位,三通达位,四究竟位。 云何九相? 谓不清净位,于一切相等随行故,譬如虚空。 若清净位,平等一味及身心远离。 若通达位,随顺趣究竟,由一切烦恼自性离系离垢故,超过萨迦耶见,及超过彼为根本诸恶见趣。 若究竟位,安乐成满,及超过三种变坏。 何等名为三种变坏? 一者老死等变坏,二者颠倒处变坏,三者清净退失变坏。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3:2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