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谛自性 内容: 【四谛自性】 p0439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五页云:问:如是四谛自性云何? 阿毗达磨诸论师言:五取蕴、是苦谛,有漏因、是集谛,彼择灭、是灭谛,学无学法、是道谛。 譬喻者说:诸名色、是苦谛。 业、烦恼、是集谛。 业烦恼尽、是灭谛。 奢摩他、毗钵舍那、是道谛。 分别论者作如是说:若有八苦相;是苦,是苦谛。 余有漏法、是苦,非苦谛。 招后有爱、是集,是集谛。 余爱、及余有漏因、是集,非集谛。 招后有爱尽、是灭,是灭谛。 余爱尽、及余有漏因尽、是灭,非灭谛。 学八支圣道、是道,是道谛。 余学法、及一切无学法、是道,非道谛。 若作是说:诸阿罗汉、但成就苦灭二谛,不成就集道二谛。 所以者何? 招后有爱、诸阿罗汉已断尽故。 学八支圣道、得阿罗汉果时,皆已舍故。 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若堕自相续五蕴,若堕他相续五蕴,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如是一切,皆是苦,是苦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唯观堕自相续五蕴为苦;不观堕他相续五蕴、及无情数诸蕴、为苦。 所以者何? 逼切行相,是苦现观。 堕他相续、及无情数蕴、于自相续,非逼切故。 彼生智论,作如是说:自相续蕴,极自逼切,非他相续、及无情数蕴。 非离自身,他及非情,能相逼切。 无自身者,他及非情,何所逼切。 故现观时,唯观堕自相续五蕴为苦;非余。 若堕自相续五蕴因,若堕他相续五蕴因,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因,如是一切,皆是集,是集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唯观堕自相续五蕴因为集;不观堕他相续五蕴因、及无情数诸蕴因、为集。 若堕自相续五蕴尽,若堕他相续五蕴尽,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尽,如是一切,皆是灭,是灭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唯观堕自相续五蕴尽为灭;不观堕他相续五蕴尽、及无情数诸蕴尽、为灭。 若堕自相续五蕴对治,若堕他相续五蕴对治,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对治,如是一切,皆是道,是道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唯观堕自相续五蕴对治为道;不观堕他相续及无情数诸蕴对治为道。 如是说者,若堕自相续五蕴,若堕他相续五蕴,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如是一切,皆是苦,是苦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皆观为苦。 问:逼切行相,是苦现观。 堕他相续、及无情数蕴、于自相续,既非逼切;修观行者起现观时,何故亦观为苦? 答:设彼于自不能逼切;亦观为苦。 所以者何? 无始时来,于一切苦,皆起无智。 为对治彼,皆应起智。 无始时来,于一切苦,皆起犹豫。 为对治彼,皆应起决定。 无始时来,于一切苦,皆起诽谤。 为对治彼,皆应起信。 故应遍观一切为苦。 况彼于自亦能逼切。 所以者何? 若有为他所打触者;亦生大苦。 岂非逼切。 若有空中木石瓦等、堕自身上,亦生大苦。 岂非逼切。 既有逼切自相续义;故现观时,亦观为苦。 若堕自相续五蕴因,若堕他相续五蕴因,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因,如是一切,皆是集,是集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皆观为集。 若堕自相续五蕴尽,若堕他相续五蕴尽,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尽,如是一切,皆是灭,是灭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皆观为灭。 若堕自相续五蕴对治,若堕他相续五蕴对治,若有情数及无情数诸蕴对治,如是一切,皆是道,是道谛。 修观行者,起现观时,皆观为道。 如是名为四谛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1: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