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谛次第 内容: 【四谛次第】 p0440大毗婆沙论七十八卷十二页云:问:何故世尊先说苦谛,乃至最后说道谛耶? 答:随顺文辞,故作是说。 谓作是说、文辞随顺。 复次若作是说:随顺说者受者持者;非余次第。 复次依现观时,故作是说。 谓次第法、略有三种。 一、生起次第。 二、易说次第。 三、现观次第。 生起次第者:谓四念住、四静虑、四无色等。 诸瑜伽师,先起身念住,是故先说。 乃至后起法念住,是故后说。 静虑、无色、广说亦尔。 易说次第者:谓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道支等。 虽四正胜、俱时而有;而易说故,先说断恶,后说修善。 于断恶中,先说断已生恶,后说遮未生恶。 于修善中,先说起未生善,后说增已生善。 若作是说;言辞轻便。 四神足等、广说亦尔。 现观次第者:谓四圣谛。 诸瑜伽师、于现观位。 先现观苦,故佛先说。 次现观集,故佛次说。 次现观灭,故佛次说。 后现观道,故佛后说。 问:因论生论,何故行者、入现观时,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耶? 答:依麁细故。 谓四谛中,苦谛最麁;故先现观。 渐次乃至道谛最细;故后现观。 如学射时,先射麁物;渐次乃至能射毛端。 复次以迷苦愚,能持迷集愚;乃至迷灭愚、能持迷道愚。 若未除迷苦愚;终不能除迷集愚。 乃至若未除迷灭愚;终不能除迷道愚。 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复次以迷苦愚,能引迷集愚;乃至迷灭愚、能引迷道愚。 若未遮迷苦愚;必不能遮迷集愚。 乃至若未遮迷灭愚;必不能遮迷道愚。 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复次以苦谛观,能引集谛观;乃至灭谛观、能引道谛观。 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 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 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复次以苦谛观,是集谛观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集起。 乃至灭谛观,是道谛观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集起。 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 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 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复次苦谛观,是集谛观加行所依门安足处;乃至灭谛观,是道谛观加行所依门安足处。 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 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 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胁尊者言:修观行者、知五取蕴如病如痈如箭等已;次求其因,知是集谛。 次求无处,知是灭谛。 后求对治,知是道谛。 如软弱人、身遭病等,为苦所逼;便起念言:我此病等、因何而生? 知因风热痰癊等起。 复作是念:何当得愈? 知除灭时。 复作是念:由何当愈? 知服药等。 由此因缘,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复次修观行者,知五取蕴,多诸过患;次求其因,次求其灭,后求对治。 如人有子,专行劫盗;作如是念:我子因谁而作此恶? 知因恶友。 复作是念:子所行恶、何时当止? 知调善时。 复作是念:谁令调善? 知由善友。 由此因缘,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 问:先因后果,随顺次第;何故行者先现观苦,后现观集? 答:知苦断集,次第顺故。 问:知苦断集、顺何次第? 如彼广说。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1: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