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沙门果 内容: 【四沙门果】 p0441瑜伽二十九卷十三页云:云何修果? 谓四沙门果。 一、预流果。 二、一来果。 三、不还果。 四、最上阿罗汉果。 此中云何名沙门? 云何名果? 谓圣道名沙门。 烦恼断名果。 又后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问:何故建立如是四果? 答:对治四种诸烦恼故。 谓诸无事能感恶趣往恶趣因烦恼断故;及能断彼对治生故;立预流果。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立此果者;谓依三品,有三种结,障碍圣道,令不生故。 一、在家品。 二、恶说法毗奈耶品。 三、善说法毗奈耶品。 依在家品,有萨迦耶见。 由此见故;先生怖畏,最初不欲发趣圣道。 依恶说法毗奈耶品,有戒禁取。 由此取故;虽已发趣;而行邪僻。 由是不能生起圣道。 依善说法毗奈耶品,有疑。 由此疑故;虽已发趣,不行邪僻;而于正道未串习故;于如实见所知事中,犹预疑惑;障碍圣道,不令生起。 由是因缘,唯说断此,立预流果。 此预流果、极余七有。 由是因缘,多生相续。 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生无重续;立一来果。 谓若永断天有所摄人有所摄再生相续所有烦恼,极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于尔时,立一来果。 若已永断能感还来生此烦恼;唯于天有,当可受生;即于尔时,立不还果。 若已永断一切能感生有烦恼;建立最上阿罗汉果。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缚贪瞋痴,立一来果。 永断能顺五下分结,立不还果。 永断一切烦恼究竟,建立最上阿罗汉果。 是名修果。 二解显扬三卷十八页云:果者:谓四沙门果。 广说如经。 一、预流沙门果。 若随胜摄;三结永断。 谓身见、戒禁取、及疑。 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 由彼断故;得预流果,不堕落法。 或极七返,或复家家。 二、一来沙门果。 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薄贪瞋痴。 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上品中品烦恼永断。 由彼断故;得一来果,或复一间。 三、不还沙门果。 若随胜摄;五顺下分结永断。 所谓身见,戒禁取,疑,贪欲,瞋恚。 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永断,或色界系烦恼永断,或无色界一分烦恼永断。 由彼断故;得不还果。 或中间寂灭,或生寂灭,或无行寂灭,或有行寂灭,或复上流。 四、阿罗汉沙门果。 若随胜摄;贪欲瞋痴,无余永断。 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切烦恼永断无余。 由彼断故;得阿罗汉果,诸漏永尽。 乃至广说阿罗汉六恒住法。 三解法蕴足论二卷十七页云: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沙门果。 何等为四? 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云何预流果? 谓预流果,略有二种。 一者、有为。 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预流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 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预流果。 所言无为预流果者:谓于此中三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八十八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 是名无为预流果。 云何一来果? 谓一来果,略有二种。 一者、有为。 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 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一来果。 所言无为一来果者:谓于此中三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八十八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并贪瞋多分永断,及彼种类结法多分永断。 是名无为一来果。 云何不还果? 谓不还果,略有二种。 一者、有为。 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不还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 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有学法,及彼种类诸有学法,是名有为不还果。 所言无为不还果者:谓于此中五顺下分结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即是九十二诸随眠永断,及彼种类结法永断。 是名无为不还果。 云何阿罗汉果? 谓阿罗汉果,略有二种。 一者、有为。 二者、无为。 所言有为阿罗汉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 无学根力,无学尸罗,无学善根,十无学法,及彼种类诸无学法,是名有为阿罗汉果。 所言无为阿罗汉果者:谓于此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皆已永断,超一切趣,断一切道,三火永静,渡四瀑流,憍逸永离,燋渴永息,窟宅永破,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爱尽离灭涅槃;是名无为阿罗汉果。 四解大毗婆沙论六十五卷九页云:问:四沙门果,自性是何? 答:品类足论,作如是说:预流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预流果? 谓证预流果者,于诸学法,已正当得。 已得者:谓过去。 正得者:谓现在。 当得者:谓未来。 云何无为预流果? 谓证预流果者,于诸结断,已正当得。 已得者:谓过去。 正得者:谓现在。 当得者:谓未来。 问:道是有为,堕在三世;可说于彼已正当得。 断是无为,不堕三世;云何说于彼已正当得耶? 答:品类足论,应作是说:于诸结断,得获触证。 不应说言已正当得。 作是说者,有别意趣。 欲显彼断得及相续。 得者:谓彼断得。 在过去,名已得。 在现在,名正得。 在未来,名当得。 相续者:谓正断相续。 在过去,名已得。 在现在,名正得。 在未来,名当得。 又彼论说:一来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一来果? 谓证一来果者,于诸学法,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云何无为一来果? 谓证一来果者,于诸结断,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不还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不还果? 谓证不还果者,于诸学法,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云何无为不还果? 谓证不还果者,于诸结断,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阿罗汉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阿罗汉果? 谓证阿罗汉果者,于诸无学法,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云何无为阿罗汉果? 谓证阿罗汉果者,于诸结断,已正当得。 余如前说。 施设论中,亦作是说:预流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预流果? 谓此果得,及此得得。 此果得者:谓有为无为预流果得。 此得得者:谓此果得之得。 由此果得故,成就预流果。 由此得得故,成就此果得。 若诸学根学力学戒学善根八学法,及此种类诸学法,是名有为预流果。 云何无为预流果? 谓三结永断,及此种类诸结法永断,八十八随眠永断,及此种类随眠法永断,是名无为预流果。 一来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一来果? 谓此果得,及此得得。 余如前说。 若诸学根学力学戒学善根八学法,及此种类诸学法,是名有为一来果。 云何无为一来果? 谓三结永断,及此种类诸结法永断,八十八随眠永断,及此种类随眠法永断,贪瞋痴倍断,及此种类烦恼法倍断,是名无为一来果。 不还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不还果? 谓此果得,及此得得。 余如前说。 若诸学根学力学戒学善根八学法,及此种类诸学法,是名有为不还果。 云何无为不还果? 谓五顺下分结永断,及此种类诸结法永断,九十二随眠永断,及此种类随眠法永断,是名无为不还果。 阿罗汉果有二种。 谓有为及无为。 云何有为阿罗汉果? 谓此果得,及此得得。 余如前说。 若诸无学根无学力无学戒无学善根十无学法,及此种类诸无学法,是名有为阿罗汉果。 云何无为阿罗汉果? 谓贪瞋痴永断,及一切烦恼永断,越一切趣,断一切路,灭三种火,渡四瀑流,摧诸傲慢,离诸渴爱,破阿赖耶,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安乐,及诸爱尽离灭涅槃,是名无为阿罗汉果。 是谓四沙门果自性我物相分本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 问:何故名沙门果? 沙门果,是何义? 答:所有圣道,是沙门性,有为无漏。 及诸择灭,是此果故;名沙门果。 如彼卷七页至十四页,具广分别。 五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十二页云:四沙门果者:一、预流果。 二、一来果。 三、不还果。 四、阿罗汉果。 此四各以二法为性。 一、无为,二、有为。 无为果者:谓预流果,以三界见所断择灭为性;一来果,以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前六品择灭为性;不还果,以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择灭为性;阿罗汉果,以三界见修所断择灭为性。 有为果者:随其所应,皆以无漏五蕴为性。 已说自性;当说所以。 问:何故名沙门果? 答:无倒勇励,息除染法;名曰沙门。 是诸沙门所引所证,名沙门果。 此亦如余处广说。 六解集异门论六卷十五页云:四沙门果者:一、预流果。 二、一来果。 三、不还果。 四、阿罗汉果。 预流果云何? 答:预流果有二种。 一、有为,二、无为。 有为预流果者:谓证预流果时所有学法,或已得,或今得,或当得。 是名有为预流果。 无为预流果者:谓证预流果时所有择灭,或已得,或今得,或当得。 是名无为预流果。 一来果,不还果,应知亦尔。 阿罗汉果云何? 答:阿罗汉果有二种。 一、有为,二、无为。 有为阿罗汉果者:谓证阿罗汉果时所有无学法,或已得,或今得,或当得。 是名有为阿罗汉果。 无为阿罗汉果者:谓证阿罗汉果时所有择灭,或已得,或今得,或当得。 是名无为阿罗汉果。 发布时间:2025-05-21 00:51: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