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取 内容: 【四取】 p0398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复次当知依于二品,建立四取。 一、在家品。 二、外道法中诸出家品。 当知此中若所取,若能取,若所为取,如是一切总说为取。 问:何所取? 答: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 问:何能取? 答:四种欲贪是能取。 问:何所为取? 答:为得诸欲,及为受用,故起初取。 由贪利养,及以恭敬、增上力故,或为诘责他所立论,或为免脱他所征难,起第二取。 奢摩他支,为所依止,为所建立,为欲往趣世间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三摩钵底,起第三取。 为欲随说分别所计作业受果所有士夫,及为随说流转还灭士夫之相,起我语取。 如是四取,依于二品,谓受用欲诸在家品,及恶说法毗奈耶中诸出家品。 由佛世尊每自称言,我为诸取,遍知永断正论大师故。 于此法誓修行者,虽带烦恼,身坏命终,而不于彼建立诸取。 所以者何? 彼于诸欲无所顾恋而出家故,于见、戒、禁及以我语无执受故。 恶说法者有二差别:一、于见爱展转发起怨诤论者,二、能证入世间定者。 依于见爱展转发起怨诤论者,建立见取;依能证入世间定者,立戒禁取。 二品为依,执着我语故。 依俱品,立我语取。 此中见者,谓六十二,如前应知。 邪分别见之所受持身护语护,说名为戒。 随此所受形服饮食威仪行相,说名为禁。 谛故、住故,论说有我,名为我语。 执有实物,说名谛故;执可安立,说名住故。 又于此中欲爱为缘,建立欲取。 依止智论利养恭敬等爱为缘,建立见取。 定爱为缘,立戒禁取。 有无有爱为缘,立我语取二解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三页云:有四取,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问:此四取以何为自性? 答:以百八事为自性。 谓欲取以欲界三十四事为自性,即贪五,瞋五,慢五,无明五,疑四,缠十。 见取以三界三十事为自性,即欲、色、无色界见各有十。 戒禁取以三界六事为自性,即欲、色、无色界戒、禁、取各二。 我语取以色、无色界三十八事为自性,即贪十,慢十,无明十,疑八。 由此四取以百八事为自性。 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 问:何故名取? 答:以三事故,说名为取:一、执持故,二、收采故,三、选择故。 又以二事,故名为取:一、能炽然业,二、行相猛利。 能炽然业者,取令五趣有情业火恒炽然故。 行相猛利者,诸取行相极勇捷故。 问:取是何义? 答:薪义是取义,如缘薪故,火得炽然。 有情亦尔,烦恼为缘,业得炽盛。 复次,缠裹义是取义,如蚕作茧,自缠自裹,乃至于中而自取死。 有情亦尔,起诸烦恼,自缠自裹,而于其中伤失慧命,展转乃至堕诸恶趣。 复次,伤害义是取义。 如利毒刺,数刺其身,身便损坏。 有情亦尔,烦恼毒刺,数刺法身,法身便坏。 三解法蕴足论十卷二十七页云:何等四取? 一、欲取,二、见取,三、戒禁取,四、我语取。 云何欲取? 谓欲界系,除诸见余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欲取。 云何见取? 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如是四见,是名见取。 云何戒禁取? 谓有一类,取戒,取禁,取戒禁,为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处,是名戒禁取。 云何我语取? 谓色无色界系,除诸见余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我语取。 四解集异门论八卷六页云:四取者:一、欲取,二、见取,三、戒禁取,四、我语取。 云何欲取? 答:除欲界系诸见及戒禁取,诸余欲界系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欲取。 云何见取? 答:谓四见:一、有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 如是四见,合名见取。 云何戒禁取? 答:如有一类于戒执取,谓执此戒,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边;或于禁执取,谓执此禁,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边;或于戒、禁俱执取,谓执此戒、禁,俱能清净,能解脱,能出离,能超苦乐至超苦乐边,是名戒禁取。 云何我语取? 答:除色无色界系诸见及戒禁取,诸余色无色界系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是名我语取五解入阿毗达磨论下一页云: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即欲瀑流加无明,名欲取,有三十四物,谓贪、瞋、慢、无明各五,疑四,缠十。 即有瀑流加无明,名我语取,有四十物,谓贪、慢、无明各十,疑八,及惛沉、掉举。 诸见中除戒禁取,余名见取,有三十物。 戒禁取名戒禁取,有六物。 由此独处,圣道怨故,双诳在家出家众故。 于五见中,此别立取,谓在家众由此诳惑,计自饿、服气及坠山岩等为天道故。 诸出家众由此诳惑,计舍可爱境,受杜多功德,为净道故。 薪义是取义,能令业火炽然相续而生长故。 如有薪故,火得炽然。 如是有烦恼故,有情业得生长。 又猛利义是取义。 或缠裹义是取义,如蚕处茧,自缠而死。 如是有情四取所缠,流转生死,丧失慧命。 发布时间:2025-05-21 00:45: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