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无色 内容: 【四无色】 p0412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 生如前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 定无色体,总而言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 然助伴中,此除色蕴。 无色无有,随转色故。 虽一境性,体相无差。 离下地生,故分四种。 谓若已离第四静虑生,立空无边处,乃至已离无所有处生,立非想非非想处,离名何义? 谓由此道解脱下地惑,是离下染义。 即此四根本,并上三近分,总说名为除去色想。 空处近分未得此名。 缘下地色,起色想故。 皆无色故,立无色名。 又云:下三无色,如其次第修加行时,思无边空及无边识、无所有故,建立三名。 立第四名,由想昧劣,谓无明胜想,得非想名,有昧劣想,故名非非想。 虽加行时,亦作是念,诸想如病,如箭如痈,若想全无,便同痴暗。 唯有非想非非想中与上相违,寂静美妙,而不就此加行立名。 以若诘言:何缘加行作如是念? 必应答言:以于彼处想昧劣故。 由此昧劣故,是立名正因。 二解法蕴足论七卷一页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信逝多林给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无色,何等为四? 谓有苾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一。 复有苾刍,超一切种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二。 复有苾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名第三。 复有苾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名第四。 如彼卷一页至三页广释。 三解集异门论六卷十四页云:四无色者,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 空无边处云何? 答:空无边处略有二种: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识,是名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云何? 答:识无边处略有二种: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识,是名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云何? 答:无所有处略有二种: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识,是名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云何? 答:非想非非想处略有二种:一定二生,若定若生所有受想行识,及有一类定所等起心不相应行,即灭想受定,是名非想非非想处。 四解如大毗婆沙论八十三卷十六页至八十四卷八页广说。 五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十页云:四无色者,谓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此亦二种,一修得,二生得。 修得者,即彼地摄心一境性,若并助伴,即四蕴性。 生得者,即彼地系,余四蕴为性。 已说自性,当说所以。 问:何故此四说名无色? 答:此四地中,超过一切有色法故,违害一切有色法故,色法于此无容生故,说名无色。 此四亦如余处广说。 发布时间:2025-05-21 00:44:1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