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神足 内容: 【四神足】 p0412瑜伽十四卷八页云:又在四种,为欲住心,为得胜定,修方便者。 心住如意,能生长门。 一、乐出离欲;二、受持读诵,悔过精进;三、能取贤善定相之心;四、住空闲处,观察诸法。 二解瑜伽二十九卷八页云:如是此中,若先欲等四三摩地,若今所说八种断行,于为永断所有随眠,圆满成辨三摩地时,一切总名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三解辩中边论中卷十二页云:已说修正断,当说修神足。 颂曰:依住堪能性,为一切事成,灭除五过失,勤修八断行。 论曰:依前所修离集精进,心便安住,有所堪能,为胜事成,修四神足,是诸所欲胜事因故。 住谓心住,此即等持故。 次正断说四神足,此堪能性,谓能灭除五种过失,修八断行。 何者名为五种过失? 颂曰:懈怠、忘圣言,及惛沉、掉举,不作行作行,是五失应知。 论曰:应知此中惛沉、掉举,合为一失。 若为除灭惛沉、掉举,不作加行,或已灭除惛沉,掉举,复作加行,俱为过失。 为除此五,修八断行,云何安立彼行相耶? 颂曰:为断除懈怠,修欲勤、信、安,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 为除余四失,修念智思舍,记言、觉沉掉,伏行、灭等流。 论曰:为灭懈怠,修四断行:一欲,二正勤,三信,四轻安。 如次应知,即所依等。 所依,谓欲、勤所依故。 能依,谓勤依欲起故。 所因,谓信是所依。 欲,生起近因。 若信,受彼便希望故。 能果,谓安是能依。 勤,近所生果;勤精进者,得胜定故。 为欲对治后四过失,如数修余四种断行:一念,二正知,三思,四舍。 如次应知,即记言等。 记言谓念,能不忘境,记圣言故。 觉沉掉者,谓即正知;由念记言,便能随觉惛沉、掉举二过失故。 伏行谓思;由能随觉沉、掉失已。 为欲伏除,发起加行。 灭等流者,谓彼沉、掉既断灭已,心便住舍,平等而流。 四解显扬二卷十二页云:四神足者,广说如经。 一欲增上,故得三摩地。 如有行者,先世修习上品善根,于大师所,或于有智同梵行处,生信生欲,听闻正法,如所信欲,闻正法已,展转证得心住一境性,由此欲故,三摩地成就。 已生、未生恶不善法,令断、令不起故,生欲乃至持心。 若未生,彼对治善法,令其生故。 若已生者,令住、令不忘、令修满、令倍修、令增长、令广大故,生欲乃至持心。 如是行者,复修欲、策励、信、安、正念、正知、思、舍八种断行。 由此欲故,三摩地成就者,谓于此中而得自在;已生、未生恶不善法者,谓彼下品诸缠所摄及彼微薄;未损、未害随眠所摄,令断、令不起者,谓为离已生软品缠故,及为损害微薄随眠故,生欲乃至持心。 如前广说。 若未生,彼对治善法令其生故;若已生者,令住、令不忘、令修满、令倍修、令增长、令广大故,生欲乃至持心。 如前广说应知。 如是行者,谓如是修行多时住者。 复修欲者,谓欲证彼不现行及损害故。 策励者,谓欲为因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发起正勤故。 信者,谓生欲之因,于彼损害及所得中,决定信故。 安者,谓因策励,除身心粗重,令身心堪任故。 正念者,谓于防护沉下、浮举随烦恼中,令心不忘故。 正知者,谓或时失念,随烦恼现行之时,分别正知故。 思者,谓于止举中,造作心故。 舍者,谓于不染住心、平等心、正直心,无转动性。 如是一切诸神足中,八种断行应知。 此中差别者,第二勤增上故,得三摩地,如有行者,依于教授及教诫法,或在空闲,或居林树,或止静室,于如是处,长时勇猛、纯熟,炽然正勤,证得心住一境性,由正勤故,三摩地成就。 余如前说。 第三心增上故,得三摩地,如有行者,先已修习奢摩他行,由此因缘,思惟内法,速疾证得心住一境性,由修心故,三摩地成就。 余如前说。 第四观增上故,得三摩地,如有行者,多闻闻持,其闻积集,独处闲静,即于彼法,以慧简择,极细简择,遍觉观察,因此证得心住一境性,由观察故,三摩地成就。 余如前说。 五解集论六卷八页云:四神足所缘者,谓已成满定所作事。 自体者,谓三摩地。 助伴者,谓欲、勤、心、观,及彼相应心、心所等。 云何欲三摩地? 谓由殷重方便,触心一境性。 云何勤三摩地? 谓由无间方便,触心一境性。 云何心三摩地? 谓由先修三摩地力,触心一境性。 云何观三摩地? 谓由闻他教法,内自简择,触心一境性。 又欲三摩地者,谓由生欲,触心一境性。 勤三摩地者,谓由策励,发起正勤,触心一境性。 心三摩地者,谓由持心,触心一境性。 观三摩地者,谓由策心,触心一境性。 修习者,谓数修习八种断行;何等为八? 谓欲、精进、信、安、正念、正知、思、舍。 如是八种,略摄为四,谓加行、摄受,继属、对治。 又欲勤心观修有二种,谓并因缘聚散远离修,不劣不散彼二所依随顺修。 修果者,谓已善修治三摩地故,随所欲证,所通达法,即能随心通达变现。 又于别别处所法中,证得堪能自在作用,如所愿乐,能办种种神通等事,又能引发胜品功德。 六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五页云:四神足者,一、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问:云何名神? 云何名足? 有作是说:三摩地名神,欲等四名足。 由四法所摄受,令三摩地转故。 问:等持俱有相应法多,何故此四独名神足? 答:此于等持,随顺胜故。 谓于俱有相应法中,资益等持,此四为胜。 复有说者:三摩地是神亦足,欲等四唯足非神。 如择法是觉亦支,余六唯支非觉。 正见是道亦支,余七唯支非道。 离非时食是斋亦支,余七唯支非斋。 彼亦如是。 问:若三摩地是神亦足,或应立一,或应立五,何故说四耶? 答:唯三摩地立为神足,从四因生,故说为四,谓加行位。 或由欲力引发等持,令其现起,广说乃至或由观力引令现起。 由加行位四法随增,令等持起,故得定位。 于一等持,建立四种。 已说自性,当说所以。 问:此四何缘说为神足? 答:诸所思求,诸所欲愿,一切如意,故名为神。 引发于神,故名神足。 如彼卷五页至九页广说。 七解法蕴足论三卷十五页云: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神足。 何等为四? 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 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 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 如彼三卷十五页至四卷八页广释,繁不备录。 又彼四卷八页云:云何此四名为神足。 此中神者,谓所有神,已有神性,当有神性,今有神性。 彼法即是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智见所变,墙壁石等坚厚障物,身过无碍,如履虚空;能于地中或出或没,自在无碍,如身处水;能于坚障,或在虚空,引水令流,如依迥地;结跏趺坐,凌空往还,都无滞碍,犹如飞鸟。 此日月轮,有大神用,具大威德,申手扪摸,如自应器,不以为难;乃至梵世,转变自在,妙用难测,故名为神。 此中足者,谓于彼法精勤修习,无间无断,至成就位,能起彼法,能为彼依,故名为足。 复次此四胜定,亦名为神,亦名为足,用难测故,能为胜德所依处故。 复次四神足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为神足,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复次四神足者,即前所说欲、勤、心、观四三摩地胜行成就,总名神足。 八解集异门论六卷十一页云:四神足者,一、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二、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三、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云何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答:欲增上所生诸善有漏及无漏道,是名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云何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答:勤增上所生诸善有漏及无漏道,是名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云何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答:心增上所生诸善有漏及无漏道,是名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云何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答:观增上所生诸善有漏及无漏道,是名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九解品类足论七卷三页云: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云何? 谓欲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云何? 谓勤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云何? 谓心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云何? 谓观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发布时间:2025-05-21 00:44: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