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正断 内容: 【四正断】 p0423瑜伽二十九卷四页云:如是四种亦名正断:一名律仪断,谓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乃至广说。 二名断断,谓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策励,乃至广说。 由于已生恶、不善事应修律仪令其断灭,不应忍受,由是因缘名律仪断。 于其未生恶、不善事为欲令彼不现行断,为欲令彼不现前断,为断故断,故名断断。 三名修断,谓于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广说乃至策心、持心,由于善法数修数习,先所未得能令现前,能有所断,故名修断。 四名防护断,谓于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广说乃至策心、持心,由于已得已现在前诸善法中,远离放逸,修不放逸,能令善法住不忘失修习圆满,防护已生所有善法,能有所断故,名防护断。 二解显扬二卷十页云:四正断者,广说如经:一、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 已生者,谓粗缠所摄;恶不善法者,谓能起恶行欲界烦恼及随烦恼。 恶、不善义已如前说。 为令断故者,谓修彼对治令微薄故。 生欲者,谓起证断乐。 欲策励者,谓不忍受恶及归趣断故。 发起正勤者,谓多种坚固修彼对治。 此上三句显不定地中闻思两慧下品对治。 策心者,谓修彼对治,修慧现行。 若心沉没,烦恼染污,策心令举故。 持心者,谓即此对治现行之时,若心浮举,烦恼染污,持心令下故。 二、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乃至广说。 未生者,谓增盛随眠所摄,能起粗缠之因。 为不生故者,谓令粗缠不现行故。 生欲者,谓起为证不现行。 欲策励者,谓由不忘住,为令不现行,善住念故,发起正勤、策心、持心,皆如前说。 三、未生善法为令生故,乃至广说。 未生者,谓所未得。 善法者,谓闻思修所生三慧。 由无过义,故名为善。 为令生故者,谓令彼得故生。 欲者,谓起证得。 欲策励者,谓求彼摄受正方便故。 发起正勤者,谓长时殷重,多坚修习。 此上三句显得不定地对治,恶不善法闻思两慧所摄善法。 策心、持心者,谓为得修慧故。 余如前说。 四、已生善法令住、令不忘、令修满、令倍修、令增长、令广大,生欲策励,乃至广说。 已生者,谓已得故令住者谓闻慧。 令不忘者,谓思慧。 令修满者,谓修慧。 此上三句显唯守护已所得善,令倍修、令增长、令广大者。 如其次第,不唯于彼生知足故。 生欲者,谓起证得欲。 余如前说。 三解辩中边论中卷十二页云:已说修念住,当说修正断。 颂曰:已遍知障治,一切种差别,为远离修集,勤修四正断。 论曰:前修念住,已能遍知一切障治品类差别。 今为远离所治障法,及为修集能对治道,于四正断精勤修习。 如说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 乃至广说。 四解杂集论十卷三页云:四正断所缘境者,谓已生未生所治能治法。 初正断,缘已生所治法为境,为断已生恶不善法,乐欲生故。 第二正断,缘未生所治法为境。 第三正断,缘未生能治法为境。 第四正断,缘已生能治法为境。 如经所说,应广配释:正断自体者,谓精进;正断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法等;正断修习者,如经说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 此中诸句显修正勤及所依止。 所依止者,谓欲乐欲,为先发精进故。 正勤者,谓策励等,于止举舍相作意等中。 若由止等相作意,不顾恋所缘境,纯修习对治,尔时名策励,为欲损减沉没掉举,发起正勤。 所以者何? 若沉没随烦恼生时,为损减彼故,以净妙等作意策练其心。 若掉举随烦恼生时,即以内证略摄门制持其心;尔时名为发起正勤,即为显此损减沉掉善巧方便。 故次说言策心持心。 正断修果者,谓尽弃舍一切所治,于能对治若得若增,是名修果。 初、二正断尽舍一切所治,如其所应,断舍一切已生未生恶不善法故。 第三正断得能对治,能生未生诸善法故。 第四正断增能对治,已生善法令增广故。 五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一页云:四正断者,一、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发勤摄心持心。 二、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余说如前。 三、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余说如前。 四、于已生善法为令安住,不忘倍修增广故,余说如前。 然此正断,或总为一,谓心所中一精进体:根中精进根,力中精进力,觉支中精进觉支,道支中正精进。 或分为二,谓有漏、无漏。 或分为三,谓下、中、上。 或分为四,谓三界系及不系。 或分为五,谓三界系及学、无学。 乃至若以相续、剎那差别分别,则有无量。 问:世尊何故于此义中开少合多,唯说四种? 答:一精进体于剎那中作用不同,建立四种。 谓于已生、未生恶法,断及不生故。 复于未生、已生善法生及增广故。 如灯一念,四用差别,谓烧炷、尽油、热器、破暗,彼亦如是。 问:法蕴等论,说断已生恶不善法即具四种。 谓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发勤摄持心者。 彼断已生恶不善位,亦能令彼恶不善法未生不生,复令善法未生得生已生住等,乃至说修已生善法令安住等亦具有四。 谓于已生善法为令安住,不忘倍修增广故。 生欲发勤摄持心者,彼修已生诸善法位,亦能令彼恶不善法已生者断,未生不生,复令善法未生者生。 如是便成十六正断。 何故于此但说四耶? 答:依修行者差别意乐,至加行位,故作是说。 谓彼先时起一意乐,至加行位便具四种。 如是依彼四种意乐,至加行位,故作是说。 然加行时皆唯有四,不过四故,但说四种。 如由意乐加行故说,如是由趣入加行故说,由依处加行故说,由胜解加行故说,应知亦尔。 已说自性,当说所以。 问:此四何缘说为正断? 答:由此四种能正断故。 问:前二可尔,后二云何? 答:以初为名,故无有失。 或此四种皆有断义,谓前二断烦恼障,后二断所知障。 修善法时断法知故,暂断永断俱名断故。 有处说此名为正胜,无倒策发,成胜事故。 如彼广说。 六解品类足论七卷三页云:为令已生恶不善法得永断故勤修正断云何? 谓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永断,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为令未生恶不善法永不生故勤修正断云何? 谓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为令未生善法生故勤修正断云何? 谓为令未生善法得生,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复增广智作证故勤修正断云何? 谓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复增广智证,增上所起善有漏无漏道。 七解集异门论六卷十一页云:四正断者,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 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二。 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三。 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四。 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云何? 答:为断已生恶不善法,增上所起诸善有漏及无漏道,如是名为第一正断。 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云何? 答:为遮未生恶不善法,增上所起诸善有漏及无漏道,如是名为第二正断。 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云何? 答:为起未生善法增上所起诸善有漏及无漏道,如是名为第三正断。 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云何? 答:为增已生善法增上所起诸善有漏及无漏道,如是名为第四正断。 八解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四正断者,一、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 二、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 三、于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 四、于已生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令倍修习、令其增长、令其广大,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正断。 又二十九卷一页云:如是于四念住串习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已能了达善不善法,从此无间,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于其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 广说如前,乃至摄心持心。 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释。 发布时间:2025-05-21 00:43:3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