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种妙陀罗尼 内容: 【四种妙陀罗尼】 p0455瑜伽四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菩萨妙陀罗尼? 当知如是妙陀罗尼,略有四种。 一者、法陀罗尼。 二者、义陀罗尼。 三者、咒陀罗尼。 四者、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云何菩萨法陀罗尼? 谓诸菩萨,获得如是念慧力持。 由此力持,闻未曾闻言未温习未善通利名句文身之所摄录,次第错纵,次第结集,无量经典。 经无量时,能持不忘。 是名菩萨法陀罗尼。 云何菩萨义陀罗尼? 谓如前说。 此差别者,即于彼法无量义趣,心未温习,未善通利;经无量时,能持不忘。 是名菩萨义陀罗尼。 云何菩萨咒陀罗尼? 谓诸菩萨,获得如是等持自在。 由此自在,加被能除有情灾患,诸咒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第一神验,无所唐捐;能除非一种种灾患。 是名菩萨咒陀罗尼。 云何菩萨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谓诸菩萨,成就自然坚固因行,具足妙慧;独处空闲,寂无言说,曾无有物,见路而行;知量而食,不杂秽食,一类而食;常极静虑;于夜分中,少眠多寤。 于佛所说得菩萨忍诸咒章句,能谛思惟。 其咒词曰:壹胝蜜胝吉胝毗羼底钵陀腻莎诃。 即于如是咒章句义,审谛思惟,筹量观察。 彼于如是咒章句义,如是正行,不从他闻,自然通达了知如是诸咒章句,都无有义;是圆成实;但唯无义。 如实了知此章句义,所谓无义。 是故过此不求余义。 齐此名为妙善通达咒章句义。 彼于如是咒章句义,正通达已;即随此义,不随他闻,自正通达一切法义。 谓于此义,如是通达一切言说所说诸法自性之义,皆不成实。 唯有诸法离言自性,是自性义。 彼于诸法此自性义,正通达已;过此更无余义可求。 由于此义善通达故;获得最胜广大欢喜。 由是菩萨得陀罗尼,当言已得此陀罗尼章句所立菩萨胜忍。 得此忍故;是诸菩萨,不久当得净胜意乐。 已依上品胜解行地胜忍而转。 当知是名菩萨所有能得菩萨忍陀罗尼。 此中菩萨法陀罗尼,义陀罗尼,若过第一无数大劫,已入清净胜意乐地;所得决定坚固广大。 从此以下,或以愿力,或依静虑,虽有获得;而不决定,亦不坚住,亦不广大。 如说法义二陀罗尼,咒陀罗尼,当知亦尔。 能得菩萨忍陀罗尼,如前所释,即如是得。 发布时间:2025-05-21 00:38:2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