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边执见 内容: 【边执见】 p1442瑜伽八卷二页云:边执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执五取蕴为我性已;等随观执为断为常,若分别不分别染污慧为体。 二解瑜伽五十八卷二页云:边执见者:于五取蕴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心执增益,见我断常;名边执见。 常见所摄边执见者:谓六十二诸见趣中,计度前际诸遍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诸有想论,无想论,非想非非想论。 断见所摄边执见者:谓诸沙门、若婆罗门、七事断论。 此边执见、唯分别起;无有俱生。 唯除即此先世已来,串习随逐边执见等。 若有分别,若无分别,差别之相,如本地分,已广分别。 三解显扬一卷七页云:二、边执见。 谓于五取蕴,执计断常,染污慧为体。 或是俱生,或分别起。 能障无常无颠倒解为业。 如前乃至增长边执见为业。 如经说:迦多衍那! 一切世间、依止二种。 或有,或无。 四解集论一卷七页云:何等边执见?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诸忍欲觉观见为体;障处中行出离为业。 五解成唯识论六卷九页云:二、边执见。 谓即于彼随执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 此见差别,诸见趣中,有执前际四遍常论,一分常论,及计后际有想十六,无想俱非各有八论,七断灭论等,分别趣摄。 六解五蕴论四页云:云何边执见? 谓即由彼增上力故;随观为常,或复为断;染污慧为性。 七解广五蕴论八页云:云何边执见? 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即于所取,或执为常,或执为断;染慧为性。 常边者:谓执我自在,为遍常等。 断边者:谓执有作者丈夫等,彼死已不复生。 如瓶既破,更无盛用。 障中道出离为业。 八解俱舍论十九卷六页云:即于所执我我所事,执断执常;名边执见。 以妄执取断常边故。 九解品类足论一卷四页云:边执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由此起忍乐慧观见。 十解界身足论上四页云:边执见云何?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 由此起忍乐慧观见。 是名边执见。 十一解大毗婆沙论八卷十二页云:问:何故此见、名边执见? 答:执常边故。 断常乖中,俱名为边。 执二边见,名边执见。 如世尊告迦多衍那:若以正智,观世是集,言无所有;则更不行。 无所有者:即是断见。 若以正智,观世是灭,言有所有;则更不行。 有所有者:即是常见。 谓观有情,未来蕴起,故非是断。 现在蕴灭,故非是常。 复次起我见者,犹是边鄙世所诃责;况复于我,执有断常。 此执边鄙,极可诃故;名边执见。 十二解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何故名边执见? 答:此见执二边故,名边执见。 谓于断常二边转故。 如契经说:迦多衍那! 若以正慧如实知见世间集者;则于世间,不执为无。 执为无者,即是断见。 谓彼若见后身生时;便作是念:如是有情,死此生彼,必定非断。 若以正慧如实知见世间灭者,不执为有。 执为有者,即是常见。 谓彼若见诸蕴界处,别别相续;便作是念:如是有情,有生有灭,必定非常。 复次此见所执,极边鄙故,名边执见。 谓诸外道,执有实我,已为愚猥;况复执我为断为常,而非边鄙。 复次此见所执,极边远故,名边执见。 谓诸外道,执有实我,于无我理,已为边远;况复执我为断为常,而非边远。 复次此执二边行相转故,名边执见。 谓执断常二行相转。 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我不与世间诤,而世间与我诤。 发布时间:2025-05-21 00:36: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