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谛义 内容: 【谛义】 p1375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谛义云何? 答:如所说相不舍离义,由观此故到清净究竟义,是谛义。 二解 辩中边论中卷九页云:已说世义;谛义云何? 颂曰:受及受资粮,彼所因诸行,二寂灭对治,是谛义应知。 论曰:应知谛者,即四圣谛。 一、苦圣谛。 谓一切受,及受资粮。 契经中说:诸所有受,皆是苦故。 受资粮者:谓顺受法。 二、集圣谛。 谓即彼苦所因诸行。 三、灭圣谛。 谓前二种究竟寂灭。 四、道圣谛。 谓即苦集能对治道。 三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八页云:问:何故名谛? 谛、是何义? 答:实义是谛义。 真义,如义,不颠倒义,无虚诳义,是谛义。 问:若实义是谛义,乃至无虚诳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择灭,亦有实义,乃至无虚诳义;何故世尊不立为谛? 答:若法,是苦,是苦因,是苦尽,是苦对治者;世尊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苦,非苦因,非苦尽,非苦对治;是故世尊不立为谛。 复次苦法,是蕴,是蕴因,是蕴尽,是蕴对治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蕴,非蕴因,非蕴尽,非蕴对治,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疾病,是疾病因,是疾病尽,是疾病对治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疾病,非疾病因,非疾病尽,非疾病对治;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廱箭恼害过患,是痈箭恼害过患因,是痈箭恼害过患尽,是痈箭恼害过患对治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于彼皆非;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重担,是能荷重担,是重担尽,是重担对治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于彼皆非;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此岸,是彼岸,是河,是船栰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于彼皆非;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苦,是苦因,是道,是道果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苦,非苦因,非道,非道果;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有因性果性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无因性果性;故不立为谛。 复次虚空非择灭无漏故,非苦集谛。 无记故,非灭谛。 无为故,非道谛。 复次虚空,非择灭,不堕世故,非三谛。 无记故,非灭谛。 复次虚空,非择灭,非蕴自性故,非三谛。 无记故,非灭谛。 复次虚空,非择灭,不堕苦故,非三谛。 无记故,非灭谛。 复次若法,是邪见及无漏慧所缘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邪见及无漏慧所缘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无明及明所缘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无明及明所缘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杂染事及清净事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杂染事及清净事;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可欣事,及可厌事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可欣事及可厌事故,不立为谛。 复次若法,是欣作意事,及厌作意事者;立为谛。 虚空,非择灭,非欣作意事及厌作意事;故不立为谛。 问: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四种颠倒,应非谛摄。 所以者何? 颠倒转故。 答:以余缘故,立为颠倒。 以余缘故,是谛所摄。 谓三缘故,立为颠倒。 一、决度故,二、增益故,三、一向倒故。 是有,是实,实相相应;故是谛摄。 复次彼于无常计常,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故立为倒。 以有因性果性,故是谛摄。 问:若无虚诳义是谛义者;诸虚诳语,应非谛摄。 所以者何? 虚诳转故。 答:以余缘故,立虚诳语。 谓违自想,诳惑他故。 以余缘故是谛所摄。 谓是有,是实,实相相应。 复次以余缘故,立虚诳语。 谓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知言知,知言不知。 以余缘故,是谛所摄。 谓有因性果性。 是故实义是谛义,乃至无虚诳义是谛义。 发布时间:2025-05-21 00:32:5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