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识住 内容: 【识住】 p1433俱舍论八卷九页云:此中何法名为识住? 谓彼所系五蕴四蕴,如其所应,是名识住。 所余何故非识住耶? 于余处皆有损坏识法故。 余处者何? 谓诸恶处、第四静虑、及与有顶。 所以者何? 由彼处有损坏识法,故非识住。 何等名为损坏识法? 谓诸恶处、有重苦受、能损于识。 第四静虑、有无想受、及无想事,有顶天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 故非识住。 复说若处、余处有情、心乐来止;若至于此,不更求出;说名识住。 于诸恶处,二义俱无。 第四静虑、心恒求出。 谓诸异生、求入无想。 若诸圣者,乐入净居、或无色处。 若净居天,乐证寂灭。 有顶昧劣,故非识住。 二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七卷五页云:云何名识住? 答:得识住相故。 谓同分识,余缘故不生。 非此不能生。 故亦名识住。 如泉池侧,置象马牛师子等口,以为注道。 水不行时,非此为障。 水若行者,为作所依。 虽水不行;亦名注道。 彼亦如是。 发布时间:2025-05-21 00:31:4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