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识食体证 内容: 【识食体证】 p1434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 谓契经说:食有四种。 一者、段食。 变坏为相。 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 由此色处,非段食摄。 以变坏时,色无用故。 二者、触食。 触境为相。 谓有漏触,纔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 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属六识者,食义偏胜。 触麁显境,摄受喜乐,及顺益舍,资养胜故。 三、意思食。 希望为相。 谓有漏思,与欲俱转,希可爱境,能为食事。 此思虽与诸识相应;属意识者,食义偏胜。 意识于境,希望胜故。 四者、识食。 执持为相。 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 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 一类相续,执持胜故。 由是集论说此四食,三蕴五处十一界摄。 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 段食,唯于欲界有用。 触意思食,虽遍三界;而依识转,随识有无。 眼等转识,有间有转,非遍恒时能持身命。 谓无心定睡眠闷绝无想天中,有间断故。 设有心位;随所依缘性界地等,有转易故。 于持身命,非遍非恒。 诸有执无第八识者,依何等食,经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非无心位过去未来识等为食。 彼非现常,如空华等,无体用故。 设有体用;非现在摄。 如虚空等,非食性故。 亦不可说入定心等,与无心位有情为食。 住无心时,彼已灭故。 过去非食,已极成故。 又不可说无想定等不相应行即为彼食。 段等四食所不摄故。 不相应法,非实有故。 有执灭定等犹有第六识;于彼有情,能为食事。 彼执非理。 后当广破。 又彼应说生上二界无漏心时,以何为食。 无漏识等,破坏有故;于彼身命,不可为食。 亦不可执无漏识中,有有漏种,能为彼食。 无漏识等,犹如涅槃,不能执持有漏种故。 复不可说上界有情身命相持,即互为食。 四食不摄彼身命故。 又无色无身;命无能持故。 众同分等,无实体故。 由此定知异诸转识,有异熟识,一类恒遍,执持身命,令不坏断。 世尊依此,故作是言: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唯依取蕴,建立有情。 佛无有漏,非有情摄。 说为有情依食住者,当知皆依示现而说。 既异熟识,是胜食性;彼识即是此第八识。 发布时间:2025-05-21 00:25:2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