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乐有味受等 内容: 【乐有味受等】 p1311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二页云:受乐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乐有味受,及苦无味受时,如实知;此一智。 谓世俗。 以一切有味受,及苦无味受,皆有漏故;起世俗智,即如实知。 受乐无味受,不苦不乐无味受时,如实知;此四智。 谓法类世俗道。 此二无味受,通有漏无漏故;以四智知。 广释如上。 此中味者:是爱味着性故。 若受,与彼为安足处;名有味受。 有说:味名一切烦恼。 取着性故。 若受,与彼为安足处;名有味受。 若受,不与爱,或一切烦恼,为安足处;名无味受。 问:若尔者:则一切苦受,皆名有味。 皆能与爱或一切烦恼为安足处故。 又如品类足说:云何有味法? 谓有漏法。 云何无味法? 谓无漏法。 何故此中说有苦无味受耶? 答:苦受,虽有漏;而有少无味依性。 依彼故说苦无味依受。 谓彼,有与烦恼相违,及与烦恼不相杂性。 有余师说:苦受,虽皆是有漏;而有能引发随顺胜义无味无漏受者。 依彼故说苦无味受。 以能暂时伏诸味故。 发布时间:2025-05-21 00:24:2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