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应如是语 内容: 【应如是语】 p1400瑜伽七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了知应如是语? 谓善了知如时如理如量寂静质直而语。 时有三种。 一者、乐闻;非不乐闻。 不乐闻者:谓如有一,或饥、或渴、或身疲倦、或风热等之所逼恼。 是名初时。 二者、安住如法威仪;非非威仪。 或复有一,虽乐欲闻,非威仪住。 非威仪者:谓不应立为坐者说。 除彼重病。 如别解脱经,广说其相。 是第二时。 三者、其心无有染恼;非染恼心。 染恼心者:谓如有一,其心匆遽,于彼彼事,增上勤劬。 或荒、或乱、或复浑浊、或他仆使、或作业者、或复杀者、敌者、怨者。 是第三时。 理有三种。 谓有求请,如法求请,如量求请,方为宣说,如法为说,有义利说。 由三种相,当知如量。 一、不乱不杂而有所说。 二、圆满文句宣说诸法。 三、凡所宣说,言词不重。 谓不重说所有言词。 若诸语言,无用非义,尚不少说;何况多说。 当知寂静,亦有三种。 一、威仪寂静,二、言音寂静,三、其心寂静。 威仪寂静者:谓诸根寂静,无有躁扰;亦不高举;支节不动;而有所说。 言音寂静者:谓有所说,声不太高,亦不太急。 心寂静者:谓虽触恼;亦不生愤,而有所说;况不触恼。 又无染心而有所说。 又质直语,亦有三种。 谓如时语时,乃至寂静语时;或由宿习方便,任性而语。 或由现法串习加行作意而语。 或由爱乐学处,以思择力而自制伏,方有所说。 于一切时,无有虚诳。 若隐、若显,所言无二。 二解瑜伽九十七卷八页云:应如是语者:谓五种语。 一、应时语,二、应理语,三、应量语,四、寂静语,五、正直语。 云何应时语? 谓非纷扰,或遽寻思,或不乐闻,或不安住正威仪时,而有所说。 又应先序初时所作,然后赞励,正起言说。 又应待他语论终已;方起言说。 如是等类,一切当知名应时语。 云何应理语? 谓依四道理。 能引义利,称实而语;名应理语。 云何应量语? 谓文句周圆,齐尔所语,决有所须;但说尔所,不增不减。 非说杂乱无义文辞。 如是等类,名应量语。 云何寂静语? 谓言不高疏,亦不喧动。 身无奋发,口不咆勃,而有所说。 名寂静语。 云何正直语? 谓言无诡诈,不因虚构而有所说。 离谄曲故,发言纯质。 如是当知名正直语。 发布时间:2025-05-21 00:18: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