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离二边正行 内容: 【离二边正行】 p1428辩中边论下卷十二页云:如是已说随法正行;离二边正行,云何应知? 如宝积经所说中道行。 此行远离何等二边? 颂曰:异性与一性,外道及声闻,增益损减边,有情法各二,所治及能治,常住与断灭,所取能取边,染净二三种。 分别二边性,应知复有七。 谓有非有边,所能寂怖畏,所能取正邪,有用幷无用,不起及时等,是分别二边。 论曰:若于色等,执我有异,或执是一;名为一边。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观无我乃至儒童。 见有我者,定起此执:我异于身,或即身故。 若于色等,执为常住;是外道边。 执无常者,是声闻边。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观色等非常无常。 定执有我,是增益有情边。 定执无我,是损减有情边。 彼亦拨无假有情故。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我无我二边中智。 定执心有实,是增益法边。 定执心无实,是损减法边。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于是处,无心无思无意无识。 执有不善等诸杂染法,是所治边。 执有善等诸清净法,是能治边。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于二边,不随观说,于有情法,定执为有;是常住边。 定执非有;是断灭边。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即于此二边中智。 执有无明所取能取,各为一边。 若执有明所取能取,各为一边。 如是执有所治诸行,能治无为,乃至老死、及能灭彼诸对治道,所取能取,各为一边。 此所能治所取能取,即是黑品白品差别。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明与无明无二无二分。 乃至广说明无明等,所取能取,皆非有故。 杂染有三。 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 烦恼杂染,复有三种。 一、诸见,二、贪瞋痴相,三、后有愿。 此能对治,谓空智,无相智,无愿智。 业杂染,谓所作善恶业。 此能对治,谓不作智。 生杂染有三种。 一、后有生,二、生已心心所念念起,三、后有相续。 此能对治,谓无生智,无起智,无自性智。 如是三种杂染除灭,说为清净。 空等智境,谓空等法。 三种杂染,随其所应。 非空等智,令作空等,由彼本性是空性等。 法界本来,性无染故。 若于法界,或执杂染,或执清净,各为一边。 本性无染,非染净故。 为离此执,说中道行。 谓不由空,能空于法,法性自空,乃至广说。 复有七种分别二边。 何等为七? 谓分别有,分别非有,各为一边。 彼执实有补特伽罗,以为坏灭,立空性故。 或于无我,分别为无。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中道行。 谓不为灭补特伽罗,方立空性;然彼空性,本性自空。 前际亦空,后际亦空,中际亦空。 乃至广说分别所寂,分别能寂,各为一边。 执有所断,及有能断。 怖畏空故。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虚空喻。 分别所怖,分别从彼所生可畏,各为一边。 执有遍计所执色等,可生怖故。 执有从彼所生苦法,可生畏故。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画师喻。 前虚空喻,为声闻说。 今画师喻,为菩萨说。 分别所取,分别能取,各为一边。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幻师喻。 由唯识智,无境智生。 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 境既非有;识亦是无。 要托所缘,识方生故。 由斯所喻与威同法。 分别正性,分别邪性,各为一边。 执如实观为正为邪二种姓故。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两木生火喻。 谓如两木,虽无火相;由相钻截,而能生火。 火既生已;还烧两木。 此如实观,亦复如是。 虽无圣道正性之相;而能发生正性圣慧。 如是正性圣慧生已;复能除遣此如实观。 由斯所喻,与喻同法。 然如实观,虽无正性相;顺正性故,亦无邪性相。 分别有用,分别无用,各为一边。 彼执圣智,要先分别,方能除染;或全无用。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初灯喻。 分别不起,分别时等,各为一边。 彼执能治毕竟不起,或执与染应等时长。 为离如是二边分别,说后灯喻。 发布时间:2025-05-21 00:14: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