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识蕴异相差别 内容: 【识蕴异相差别】 p1436瑜伽五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异相差别? 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 如经广说。 乃至不解脱心,极解脱心。 是名一门异相差别。 复有约界异相差别。 谓欲界有四心。 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 色界有三心。 除不善。 无色界有三心。 亦除不善。 无漏有二心。 有学,及无学。 又欲界善心有二种。 谓加行、及生得。 无覆无记心有四种。 异熟生心,威仪路心,工巧处心,及变化心。 此唯是生得。 谓天龙药叉等。 然无修果心。 于色界中,无工巧处心。 无色界、亦尔。 当知善心、如下,上亦尔。 一切处有。 又有约种异相差别。 谓欲界有五心。 一、见苦所断心,二、见集所断心,三、见灭所断心,四、见道所断心,五、修道所断心。 如欲界有五心。 如是色无色界,各有五心。 幷无漏心,总为十六。 初异相心差别义,我当分别。 一切有情,略有三品。 一、未发趣定品;二、虽已发趣,未得定品;三、已得定品。 此复二种。 一、不清净,二、极清净。 于初品中,或时起染污心。 由贪等缠,绕彼心故。 或时起善无记心。 由贪等缠,暂远离故。 第二品中,或时令心,于内静息。 或时失念,于五妙欲,其心驰散。 或时极静息故;便为惛沉睡眠、缠覆其心。 或时为断彼故,于净妙境,安处其心。 或时于彼不正安处,心便掉举。 若正安处,便不掉举。 由沉掉盖,未断灭故;于彼二品,俱不寂静。 由断灭故,心得寂静。 若由如理作意,已得根本静虑;名定心若未得者,名不定心。 道究竟故,名善修心。 断究竟故,名极解脱心。 与此相违,名不善修心、及不解脱心。 从定心已来,当知是第三品。 是名识蕴异相差别。 发布时间:2025-05-21 00:14: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