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蕴义 内容: 【蕴义】 p1452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页云:复次蕴义云何? 为显何义,建立诸蕴? 谓所有色,若去来今,乃至远近。 如色,乃至识、亦尔。 如是总略摄一切蕴。 积聚义、是蕴义。 又由诸蕴、唯有种种名性诸行;当知为显无我性故;建立诸蕴。 二解瑜伽五十七卷二十六页云:复次具足摄持一切行义,具足摄持一切行义,是故名蕴。 又有别义。 常能增长诸业烦恼,常能增长诸业烦恼,是故名蕴。 又有别义。 常有所为及速灭坏,常有所为及速灭坏,是故名蕴。 三解显扬五卷五页云:义者:谓聚积义、是蕴义。 此聚积义、有四种。 如成善巧品当说。 四解辩中边论中卷七页云:且初蕴义、云何应知? 颂曰:非一、及总略、分别义、名蕴。 论曰:应知蕴义、略有三种。 一、非一义。 如契经言:诸所有色等、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 二、总略义。 如契经言:如是一切、略为一聚。 三、分段义。 如契经言:说名色蕴等、各别安立色等、相故。 由斯聚义,蕴义得成。 又见世间聚义名蕴。 五解杂集论二卷十六页云:问:蕴义云何? 答: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彼一切、略说一色蕴。 积聚义故,如财货蕴。 如是乃至识蕴。 当知依止十一种爱所依处故;于色等法,建立过去等差别。 十一种爱者:谓顾恋爱、希望爱、执着爱、内我爱、境界爱、欲爱、定爱、恶行苦爱、妙行乐爱、远爱、近爱。 由如是爱所缘境故;如其次第,立过去等种种差别。 又有差别。 谓已生未生差别故;能取所取差别故;外门内门差别故;染不染差别故;近远差别故;如其所应,于色等诸法,建立过去等差别。 已生者:谓过去、现在。 未生者:谓未来。 外门者:谓不定地。 内门者:谓诸定地。 余句易了,不复分别。 又苦相广大,故名为蕴。 如大材蕴。 依止色等,发起生等广大苦故。 如经言:如是纯大众苦蕴集。 又荷杂染担,故名为蕴。 如肩荷担。 荷杂染担者:谓烦恼等诸杂染法,依色等故。 譬如世间、身之一分、能荷于担。 即此一分、名肩名蕴。 色等亦尔。 能荷杂染担故,名之为蕴。 六解五蕴论七页云:问:以何义故,说名为蕴? 答:以积聚义说名为蕴。 谓世相续品类趣处差别色等总略摄故。 七解广五蕴论十五页云:问:蕴为何义? 答:积聚是蕴义。 谓世间、相续、品类、趣、处差别色等、总略摄故。 如世尊说:比丘! 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胜,若劣,若近,若远。 如是总摄为一色蕴。 八解俱舍论一卷十四页云:论曰:诸有为法、和合聚义、是蕴义。 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 由此聚义,蕴义得成。 于此经中、无常已灭,名过去。 若未已生,名未来。 已生未谢,名现在。 自身、名内。 所余、名外。 或约处辩,有对、名麁。 无对、名细。 或相待立。 若言相待;麁细不成? 此难不然。 所待异故。 待彼、为麁,未尝为细? 待彼为细,未尝为麁。 犹如父子。 苦集谛等、染污、名劣。 不染、名胜。 去、来、名远。 现在、名近。 乃至识蕴、应知亦然。 而有差别。 谓依五根名麁。 唯依意根名细。 或约地辩,毗婆沙师所说如是。 大德法救,复作是言:五根所取,名麁色。 所余,名细色。 非可意者,名劣色。 所余,名胜色。 不可见处,名远色。 在可见处,名近色。 过去等色,如自名显。 受等亦然。 随所依力,应知远近。 麁细同前心心所法。 若言聚义是蕴义者;蕴应假有。 多实积集,共所成故。 如聚如我。 此难不然。 一实极微,亦名蕴故。 若尔;不应言聚义是蕴义。 非一实物有聚义故。 有说:能荷重担义、是蕴义。 由此世间说肩名蕴。 物所聚故。 或有说者,可分段义、是蕴义。 故世有言:汝三蕴还,我当与汝。 此释越经。 经说聚义是蕴义故。 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等。 广说如前。 若谓此经显过去等一一色等各别名蕴,是故一切过去色等、一一实物,各各名蕴;此执非理。 故彼经言: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蕴故。 是故如聚,蕴定假有。 若尔;应许诸有色处,亦是假有。 眼等极微,要多积聚,成生门故? 此难非理。 多积聚中,一一极微,有因用故。 若不尔者;根境相助,共生识等,应非别处。 是则应无十二处别。 然毗婆沙、作如是说:对法诸师、若观假蕴;彼说极微,一界,一处,一蕴少分。 若不观者;彼说极微,即是一界,一处,一蕴。 此应于分,假谓有分。 如烧少衣,亦说烧衣。 九解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页云;问:何故名蕴? 蕴是何义? 答:聚义是蕴义。 合义是蕴义。 积义是蕴义。 略义是蕴义。 若世施设,即蕴施设。 若多增语,即蕴增语。 聚义是蕴义者: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为一聚,立为色蕴、乃至识蕴。 聚义、亦尔。 合义是蕴义者: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为一合,立为色蕴、乃至识蕴。 合义亦尔。 积义是蕴义者:如种种物、总为一积,名杂物蕴。 如是诸色、总为一积,立为色蕴、乃至识蕴。 积义亦尔。 略义是蕴义者: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若远若近。 如是一切、总略一处,立为色蕴、乃至识蕴。 略义、亦尔。 问:过去未来现在诸色、可略聚耶? 答:虽不可略聚其体;而可得略聚其名。 乃至识蕴、应知亦尔。 问:若尔;无为亦应立蕴;诸无为名、可略聚故? 答:诸有为法、有作用故;有略聚义。 虽体有时不可略聚者;而略聚其名、立色等蕴。 诸无为法、无作用故;无略聚义。 虽可略聚其名;而不可立为蕴。 若世施设即蕴施设者:谓色蕴可施设有三世;乃至识蕴、亦可施设有三世故。 若多增语即蕴增语者:如多财、名财蕴;多谷、名谷蕴;多军、名军蕴。 虽多人众、不相叠肩;而同一事,故名为军。 如是俱胝那庾多等诸极微色、虽相去远;以相同故,合立色蕴。 乃至识蕴、无量剎那、虽相去远,而相同故,合立识蕴。 问:若多增语是蕴增语者;为有一极微名色蕴不? 有作是说:非一极微可立色蕴。 若立色蕴;要多极微。 复有说者:一一极微、有蕴相故;亦可各别立为色蕴。 若一极微,无色蕴相;众多聚集,亦应非蕴。 阿毗达磨诸论师言:若观假蕴;应作是说:一极微是一界一处一蕴少分。 若不观假蕴;应作是说:一极微是一界一处一蕴。 如人于谷聚上,取一粒谷;他人问言:汝何所取? 彼人若观谷聚;应作是答:我于谷聚取一粒谷。 若不观谷聚;应作是答:我今聚谷。 乃至识蕴一一剎那,问答亦尔。 如是已释诸蕴总名。 十解显扬十四卷四页云:又复蕴者:是积聚义。 能善了知是积聚义,名蕴善巧。 此积聚义、复有四种。 谓多种义,总略义,共有转义,增益损减义。 发布时间:2025-05-21 00:09: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