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触 内容: 【触】 p1448显扬一卷三页云:触者:谓三事和合,分别为体,受依为业。 如经说:有六触身。 又说:眼色为缘,能起眼识。 如是三法,聚集合故,能有所触。 又说:触为受缘。 二解瑜伽三卷七页云:触云何? 谓三和合。 又云:触作何业? 谓受想思所依为业。 三解瑜伽三卷十六页云:数可为身之所证得,故名为触。 四解瑜伽五十五卷二页云:触云何? 谓三和合故,能摄受义。 触作何业? 谓受想思所依为业。 五解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触者:谓于八圣支道,梵行所摄。 六解面唯识论三卷一页云:触、谓三和。 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 受想思等所依为业。 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 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彼。 三和合位、皆有顺生心所功能;说名变异。 触似彼起,故名分别。 根变异力,引触起时,胜彼识境;故集论等、但说分别根之变异。 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 是触自性。 既似顺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为业。 起尽经说:受想行蕴,一切皆以触为缘故。 由斯故说识触受等、因二三四和合而生。 瑜伽但说与受想思为所依者;思于行蕴,为主胜故;举此摄余。 集论等说为受依者;以触生受,近而胜故。 谓触所取可意等相,与受所取顺益等相,极相邻近,引发胜故。 然触自性,是实非假。 六六法中,心所性故。 是食摄故。 能为缘故。 如受等性,非即三和。 七解集论一卷五页云:何等为触? 谓依三和合,诸根变异,分别为体;受所依为业。 八解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为触? 谓三和合、分别为性。 九解广五蕴论四页云:云何触? 谓三和合、分别为性。 三和、谓眼色识,如是等。 此诸和合、心心法生;故名为触。 与受所依为业。 十解俱舍论四卷三页云:触、谓根境识和合生,能有触对。 十一解品类足论一卷三页云:触云何? 谓三和合性。 此有三种。 谓乐顺受触,顺苦受触顺,不苦不乐受触。 十二解界身足论上二页云:触云何? 谓触、等触、现触、已触、当触、是名触。 十三解品类足论二卷十六页云::触云何? 谓触、等触、触性、等触性、已触触类,是名为触。 十四解入阿毗达磨论上六页云:触、谓根境识和合生,令心触境,以能养活心所为相。 顺乐受等、差别有三。 十五解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七页云: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 乃至广说。 问:何故作此论? 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 谓或有执心所则心。 或有说触则根境识。 为止彼意,显心所非心。 别有触体,与心相应。 又为止他疑故。 谓或有疑:眼触乃至身触,名三和合。 是义可尔。 彼根境识俱时生故。 意触亦名三和合触,云何可尔。 所以者何? 意根、过去,意识、现在;法或三世、或离世故。 今欲决定显意触亦名三和合触。 以互不相违,共生一果,名为和合。 非唯俱起名和合故。 由此因缘,故作斯论。 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 答: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 无触不因三和合故。 有三和合触,非意触。 谓五识身相应触。 故世尊说:苾刍当知,有意界,有法界,有无明界。 无明触所生受所触故;无闻愚夫、便执有,执无,或执有无。 此中有意界者:谓过去意界。 有法界者:谓三世法界。 有无明界者:谓现在无明界。 无明触等者:谓于无我事愚。 便执有者:谓起常见。 便执无者:谓起断见。 或执有无者:谓起断常见。 胁尊者言:此中意说:于自体愚,名无明界。 彼无间灭六识身,名意界。 尔时心心所法,所于转者,名法界。 无明触等,如前说。 问:五识相应触,由现在根境识有,名三和合触;是义可尔。 意识相应触,根在过去,境或未来,识在现在。 云何名三和合触? 答:和合有二种。 一、俱起不相离名和合,二、不相违同办一事名为和合。 五识相应触,由二和合,故名和合。 意识相应触,由办一事和合,故名和合。 所以者何? 如五识根,境现在所有作用,如是意识根境异世作用亦尔。 是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以根境识,同办一事,故名和合。 非以俱起不相离故,名为和合。 如此三法,随在何时,皆能展转办一事故;尽名和合。 发布时间:2025-05-20 23:56: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