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色 内容: (一)指五根、五境、无表色等三种色法。 (一)五根,即眼、耳、鼻、舌、身等五种色根。 (二)五境,又称五尘。 乃依五根而取之色、声、香、味、触等五种境界。 (三)无表色,又作无作色。 系由种种行为(业)熏习身体之一种势用,为无意之习性,此乃招感果报之因;故无表由身体(色性)之业而起,依身体而存在。 [大毗婆沙论卷一四○、大乘义章卷七](参阅“五根”1137、“五境”1171、“无表色”5097) (二)三种色之略称。 指显色、形色、表色等三色。 (一)显色,即明显可见之色,如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露、虚空等色。 (二)形色,即有形相可见者,如长短、方圆、粗细、高下等。 (三)表色,即所行之事有相对之表相可见者,如行住坐卧、取舍、屈伸。 [五蕴论、三藏法数卷十一] (三)三藏法数卷十三以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无对色等为三种色。 (一)可见有对色,一切色尘,眼则可见,有对于眼。 (二)不可见有对色,指五根四尘。 眼识不可见而能对色,耳识不可见而能对声,鼻识不可见而能对香,舌识不可见而能对味,身识不可见而能对触。 此五根皆指胜义根。 声、香、味、触等四尘皆不可见,而有对于耳、鼻、舌、身,故称不可见有对色。 (三)不可见无对色,指无表色。 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称为落谢;五尘虽于意识分别明了,皆不可见,亦无表对。 [杂阿含经卷十三、集异门足论卷三] p550 发布时间:2025-05-20 23:44: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