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时教 内容: 又作三时教判。 指佛陀教法之三时期。 依释尊说法时代之不同与经典内容之深浅,而将佛陀教法分类为三时期。 即: (一)法相宗之说,系窥基根据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之三时说而立。 又作有空中、有空中三时。 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之说,(一)第一时教,释尊于初时为发趋声闻乘者宣说四谛之理,称为第一时有教。 指阿含经等所说“我空法有”之旨,谓一切存在均由因缘所生灭,故无实体,然实有构成存在之要素,故称有教,指小乘。 (二)第二时教,释尊为发趋大乘者讲说“诸法皆空”之理,如般若经等之说,谓一切万法本来即为空,此系否定之教法,称为空教,指大乘空宗。 (三)第三时教,释尊普为发趋一切乘者讲说中道之义,如华严经、解深密经等,以三性三无性之说,谈空之真意,肯定非有非无之中道,故称中道教,指唯识宗。 又此教系从小乘教进入大乘之大乘教,故又称真大乘教。 此三时教中之初时有教与第二时空教称为方便未了义教(方便权巧而未圆满之教法,摄机、教理各有互缺),对前二者,则第三时中道教称为真实了义教(完全、真实之说教,摄机教理具圆)。 三时教判原系印度戒贤论师所立,法相宗对三时亦有不同解释:有以根据佛陀实际说法之前后时期为别之年月三时说,有以根据教法意义、内容之深浅而别之义类三时说,以及折衷前两者之年月、义类兼带三时说。 [成唯识论卷一本、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华严经疏卷一] (二)三论宗之说。 印度智光论师所立。 (一)初时教之主观(心)、客观(境)均是实在,故是“心境俱有”之小乘教。 (二)第二时教为唯有心是实在之“境空心有”之法相大乘。 (三)第三时教则为“心境俱空”之无相大乘。 其中,以最后之第三时教为真实了义教。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参阅“三时”596、“三教”609) p596 发布时间:2025-05-20 23:40:4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