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能变 内容: 梵语 trividha-parināma。 指异熟、思量与了境。 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为能变。 依其作用之特性,能变有异熟、思量、了境等三种。 (1)异熟(梵 vipāka,巴同)能变,又称第一能变、初能变,即第八阿赖耶识。 第八识系人界乃至天上界之有情所共之果报,其报由引业牵引,而为恒常相续之总报体,故称为异熟,或称异熟能变、异熟识、真异熟。 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与贫富贵贱等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而来之别报体;然以其报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 若自赖耶三位而言,异熟识之名即相当于善恶业果位。 (二)思量(梵 manana)能变,又称第二能变,即指第七末那识。 以第七识为恒审思量之识,故称思量能变。 在诸识中,虽然第六、第七识能审思量,然以第六识有间断,故不称思量能变。 (三)了境能变,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 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显著之对象(如色、声等)之作用,故称了别境能变。 第七、第八识则无了别显著对象之作用。 唯佛之前六识,对于如“真如”般之对象(细境)亦能加以了别。 以上,初能变之识由先世之业及名言之实种变现实境,故称变现为变,其中,若就所藏之种子而言,称为因能变,就识体之自体分能变现而生见相二分之果而言,称为果能变。 [唯识三十论颂、成唯识论卷四、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卷二本](参阅“因能变”2299、“果能变”3323) p602 发布时间:2025-05-20 23:40:0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dict/44593.html